顯示具有 人民幣套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民幣套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談人民幣匯率與投資



有一段時間沒有寫過有關人民幣匯率或投資人民幣產品的文章,筆者自問在該範疇的投資上也算是個專家,當年在人民幣相關投資上的利潤亦非常可觀,最近不少朋友問到筆者對人民幣走勢及投資的看法,筆者亦十分樂意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看法。其實,在剛寫本blog的的時候,筆者在較早的數篇文章都經常談及如何應付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尤其是在投資人民幣債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問題,以免賺息蝕匯價。

以往有不少債券投資者,甚至私人銀行家們都大力建議投資者選擇人民幣債券,主要因為其息口較高,同時人民幣在當時是預期升值的貨幣。但投資者要想清楚,投資債券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息,即使債券價格下跌,亦可在到期日取回全數本金;當債券價格上升,可考慮賺價離場,財息兼收,進可攻退可守,其保本性質就是最吸引的地方,正正因為投資債券的價格波動風險較低,投資者可利用私人平台槓桿操作,將債券抵押予私人銀行以低息融資,再重新投資於穩健的債券或其他高息產品上,使槓桿後的投資回報率大大提高。但有一點要留意的是,假若投資者投資的是人民幣債券,同時進行槓桿操作,由於人民幣利率遠比美元高,人民幣債券槓桿操作的貨幣必然是美元,否則會導致沒有足夠的息差套利空間。然而,借入美元去投資人民幣債券,會出現交叉貨幣風險(Cross Currency Risk),正如前文所說,使用槓桿是雙刃刀,他能會倍大回報率,但同時亦會倍大投資風險。

借入一種貨幣去投資另一種貨幣計價的投資產品等同於槓桿投資該匯率的升跌。買入資產的貨幣升值當然會提升回報,因為這代表借入的貨幣在貶值(債務貶值)。相反的話,資產貶值即代表債務升值,這樣便會錄得虧損。由於這涉及槓桿操作,總投資額倍大了,上述所講的回報與風險會同時倍大。因此,筆者一向並不建議使用槓桿操作投資人民幣債券或人民幣的相關投資產品。

若真的想投資人民幣債券,但同時又不希望有上述所講的匯率風險,可選擇同時購買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鎖定相關匯率風險,但要注意遠期外匯合約的交割日和到期日存在兩天的間隙,投資金額和遠期合約的金額必須匹配,同時遠期合約的交割日亦必須與債券的到期日相匹配。當然,以上操作亦需要考慮購入遠期合約的成本。在目前風高浪急的經濟環境下,投資要有清晰的目標,目標是賺取息差就是賺取息差,切勿牽涉太多不必要的風險,切勿被潛在獲利機會沖昏頭腦,本末倒置。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本blog之前的相關文章︰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


前文亦曾提及過,筆者亦曾經使用槓桿操作購入人民幣存款證,以97%的融資率抵押予銀行,借入美元再購入人民幣存款證,即槓桿比率達33.33倍。以上操作當然存在匯率風險,但當年人民幣穩步上升,加上人民幣存款證的利率與美元利率存在一定的息差,筆者才有信心在沒有鎖定任何遠期的情況下槓桿操作人民幣投資產品,賺取息差的同時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上亦獲厚利。現在回頭想起來也有點戰戰兢兢。

時至今日,人民幣長遠必定升值的神話已不復再,人民幣匯率自去年年初已開始觸頂回落。過往10年中央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上做了不少功夫,包括成立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CNH市場) 、與其他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保持人民幣匯率穩步上升,增加市場投資者及國際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從而鼓勵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一步一步朝着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過往五、六年的步伐亦十分理想。然而,自從經歷過去年股市大震盪後,中央已經意識到保住經濟面硬着陸才是最重要,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策略性目標與保經濟增長的目標相比,顯然後者更為重要。

要保經濟,但求內需實在未能夠支撐每年的增長目標,內地股市和樓市亦存在不確定性,邊上對中央在股市和樓市上的政策構成極大的壓力,為減輕壓力,必須雙管齊下,內需及國際貿易同樣重要,人民幣匯率的定位便是關鍵。在各國大量印銀紙、實行負利率、主動將國家貨幣貶值的手段下,為保持國際貿易的競爭力,人民幣只能夠貶值。在過去一年,中央採取的手段是一邊以口述維穩匯價,另一邊透過人民銀行每天的指導價格控制匯率一步步下行。中央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害怕外匯流出,但事實是引導人民幣匯率一步一步行行會造成市場認為人民幣長遠貶值的預期。

市場對一種貨幣升值或貶值的預期是十分重要的,假若市場的貶值預期形成,外匯流出的情況會更為嚴重。根據中國外匯局公布,內地已經連續15個月出現結售匯逆差,反映走之情況嚴重。要改善這個情況,人行可能需要考慮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而不是慢慢將人民幣一步步貶值。這樣做可能會引致市場出現動盪,但長痛不如短痛,一次性貶值一個幅度後,市場反而會認為人民幣已經見底,甚至認為可能出現超賣,匯率跟隨穩定,經濟情況長遠應有所改善,同時可能會出現短暫性輸入性通脹。以上只屬一個假設性的方案,但無論最終人行決定如何,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繼續貶值的可能性極大,這點毋庸置疑,走資情況亦將會繼續,香港作為國內人民幣走出去的跳板,香港市場的資金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價格必然繼續上升,特別是高回報的資產和投資產品必然受到追捧,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作為散戶抑或專業投資者應及早佈置及作出相應的資產配置為上策。

切勿老想着過往數十年的經濟周期模式在當今新經濟模式下會不斷複製,遊戲規則不斷轉變。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讀者信箱: 利用NDF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


Starman,

知你事務繁忙,本來不敢打擾你,但問題1.比較急切,只好硬著頭皮勞煩你。另外很感謝從你的blog得悉有關投資債劵的知識,本人過去只投資股票,對債券進入門檻所知有限,直至看了你的blog,才恍然找到一個風險可控的穩定現金流方法。
以下請教兩條問題︰

1.本人的個人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每年約有應收帳200萬人幣,通常要12-18個月不定期收齊,現在急需以低成本對沖人幣下跌風險,似乎應沽出「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請問哪間經紀行有做這類合約?
(我問過公司戶口所屬的中國銀行,他們懶得睬我這類小公司,叫我去找中銀國際問下,我暫時經恒生銀行的外匯孖展戶口買入1:1等額的USD/CNH做對沖,沒有做孖展,資金成本很高。)

2.本人50歲,年收入約一百萬港元,每年支出約60萬港元,現在無物業,並已出清股票,持有現金約USD 650,000,想買直債作為被動收入,期望5年之後可累積資本作計劃退休,以本人的收入支出比例,估計可承受3倍槓桿,請問哪間經紀行適合本人的投資門檻?
(我看過匯豐銀行的直債選擇甚少,citybank稍多,但可能不及經紀行選擇多、借貸利率手續費便宜,唯一擔心透過經紀行保管債券是否有風險?還是可將債券轉到自己名下?)
以上問題如本人有理解錯誤,也請你賜教更正。萬分感激!

C.W.君上

Starman答:

近日忙著跟進項目的事情少了更新網站,又累積了不少讀者電郵未解答,部份問題已於電郵中直接回覆解答,如過了一段時間仍未回覆的,可能是筆者遺忘了,不介意可重新電郵筆者remind一下。

看到本案讀者心急如焚,筆者先解答一下讀者上述的第一條問題。近年一些境外的內銷企業由於支出是港元/美元,收入卻是人民幣,且應收帳期長達90天至365天不等,使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存在匯率風險。為對沖匯率風險,最簡單的方法是會利用「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簡稱"NDF") 來對沖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部份讀者可能對NDF不太熟悉,筆者在此先簡單解釋一下。NDF全名為Non-Delivery Forward,為遠期外匯的一種,其特色為,遠匯合約到期時,交易雙方不須交割本金,而只就 合約的議定匯率,與到期時的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清算收付,除避險功能外,也可用於投機性質。人民銀行於2008年開放該項業務,另與傳統遠期外匯合約 (Delivery Forward "DF")不同之處在於,企業承做NDF時,不須提供實質商業交易所產生的發票、信用狀及訂單等交易憑證,繳付保證金金額較小,對廠商而言較為便利。

要用NDF來對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風險,只需沽出相應檔期、金額的NDF合約即可,NDF檔期一般為1、3、6、12個月,結算貨幣為美元。但需要留意的是,NDF的參考人民幣匯率不是CNH,而是人民銀行每天早上9時公布的人民幣 (CNY) 中間價,而近年CNY與CNH的差價頗大,如港商在香港收取人民幣 (CNH),則需留意NDF未必能完全對沖匯率風險。要收完全對沖之效,則要敍做Delivery Forward才能達到,但交易成本相對高。

由於NDF只需差額交收,保證金要求一般在10%左右,交易成本低,適宜小金額操作,不少銀行都可以做,如需要,筆者可介紹相關銀行。但在做對沖操作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企業的營運模式。讀者提到「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如要用NDF對沖,切記人民幣(CNY)最好在境內先行購匯再匯到香港,否則,人民幣到港後會變成CNH,而NDF的參考匯率為CNY,如當天CNH跟CNY的差價很大,風險就未能對沖。
近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進一步開放,相比數年前已經是兩個世界,尤其在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說是已經全面開放。在利用遠期合約對沖風險的同時,可考慮一些套利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匯率操作財技。舉個例,讀者公司有穩定的人民幣應收帳,可考慮向銀行申請應收帳融資,將公司的人民幣應收帳款抵押予銀行 (應收帳權益轉讓),以低息向銀行融資營運資金,增加公司現金流,同時再敍做NDF對沖相關匯率風險。方案二,讀者甚至可考慮將應收帳款以折扣形式全數賣斷予銀行套取港元現金。當然,這種操作需要視乎公司買家的信用實力。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如何運用財技對沖投資日本物業的匯率風險



環球經濟動盪不穩,全球各國爭相減息放水準備打貨幣戰, 近數月已有一些大國小國爭相將貨幣貶值,保護自身經濟體。繼美國一再延遲加息,挪威及台灣央行為求自保,前日亦率先雙雙宣布減息。

作為小投資者,第一時間要想的是銀紙貶值的影響 (持有現金的成本),然後是資產配置的部署。不要小看持有現金的風險,單是2008年至今,銀紙的購買力下跌最少兩三成 (視乎不同類別的購買力)。在各國均採用「量寬」(或其他如出一徹的名稱) 作為解決問題主要手段的年代,在環球市況不明朗的情況下,要對沖持有現金的風險,資產組合必然是配置具一定回報的固定收益投資產品 (Fixed Income Assets) 或磚頭等實物資產。

要留意,債券收益雖然高且固定,但正正就是因為其固定的特性,在對抗通脹或銀紙貶值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靠其固定回報補償,惟其資產的升值能力低,在高通脹的年代,計算回報時需要將其產生的固定現金流折讓(Discount),因此債券只能說是具高防守性的資產,要說到具防守性的同時,能夠絕對對沖銀紙購買力下跌風險的必然是中國人最傳統的投資 - 磚頭。

本港樓市已處高位,早前不少讀者電郵筆者,詢問有關海外投資物業要留意的地方,其中最多讀者有興趣的是投資日本物業。不難理解,近一年美元/港元持續強勢,日圓不斷貶值,對香港投資者來說就像是早幾年內地客來港買樓大減價一樣吸引。加上日本物業門檻比香港低,以最多香港投資者首選的東京為例,新宿御園上車門檻僅130萬。東京作為日本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升學及就業的住屋需求殷切,鐵路沿線的住宅空置率僅4-5%,具一定防守力,加上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筆者認為該區鐵路沿線具不錯的投資潛力。

投資日本物業,最大的風險不是物業本身的價格升跌,而是日圓匯價的波動風險。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實施的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日圓匯率開始加速贬值,直至近期各國貨幣戰,日圓匯價才開始喘定回穩。但在各國以減息/將貨幣貶值等寬鬆貨幣政策救經濟的新時代經濟大環境下,日圓匯價再下跌的風險不低,且幅度難以預計。

投資日本物業同時要對沖日圓匯率風險,最直接的做法是在日本當地銀行敍做接揭。借入日圓購入日圓計價資產,匯率風險便會自然對沖。投資者可在當地的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或交通銀行申請按揭貸款,按揭成數最高可達5-7成,利率在2-3%左右,年期最長20年。剩下的就是首期部份的匯率風險,假設當地中國銀行批出5成的接揭貸款,一般人的做法是將手上的港元本幣兌換成日圓後,匯往日本直接支付首期。

要對沖首期部份的匯率風險,較明智的做法是,將手上的港元/人民幣以定期方式存入日本中國銀行,敍做3年定期,收取約4%的定期存款利率。將人民幣定期存單抵押予當地中國銀行,以低息借出日圓,由於人民幣利率比日圓利率高,可套取1-2%息差,賺取的息差差不多可以抵銷借入日圓按揭的融資成本,同時可對沖日圓下跌的匯率風險。投資,永遠要利用增加低成本的弱勢負債,持有強勢資產。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人民幣貶值預期下的買債策略 - 逆向操作


上一篇講到如何利用外匯遠期合約(FX Forward) 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的匯率風險, 今篇會講講如何把握人民幣貶值的機遇, 利用外匯遠期合約獲利。

上篇提到借入美元買入人民幣債券會產生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因此做套息交易時為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不惜付出3%溢價購入買美元沽人民幣的FX Forward 以鎖定美元兌人民幣遠期匯率。但市場信息萬變, 作為專業投資者, 應該懂得在不同的市況下都能以最佳的應市策略(Most Favorable Strategies) 獲利, 說是最佳的應市策略, 其實應說成最有效利用市場特點獲利的策略更為恰當。
在中央引導人民幣貶值時, 由於市場對該種貨幣的貶值預期, 加上人民幣相對美元為高息貨幣, 根據利率平價理論(Interest Rate Parity), “買入美元沽出人民幣的遠期合約價格會出現明顯溢價, 即是比較貴, 以昨天的例子就是比現匯價貴3%。以相同邏輯, 如果反向操作, 即購入買入人民幣沽出美元的遠期合約,  價格必然會有折讓。因為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貶值, 一年後遠期合約的人民幣匯率價格比現在低是很正常。以今天匯率比較, 今天的現匯價為6.4367, 一年期買入人民幣的遠期合約價為6.6190, 比現匯價折讓2.83%
既然如此, 我們只需順應市場, 反向操作, 直接買入美元債券, 將之抵押銀行借出人民幣, 將人民幣兌成美元再買入美元債券, 只要債券利率高於人民幣拆借成本就有套利空間。以合景泰富美元債券為例, 到期日20173, 距離現在1年半時間, “買入人民幣的遠期合約價應比上述更大折讓, 為免太複雜難明, 假設遠期合約價仍為6.6190, 比現匯價折讓2.83%。該美元債券YTM (Yield to Maturity) 7.20%, 融資率60%(2.5倍槓桿),  人民幣融資利率3.8%pa., 槓桿後回報約為11%。但是次操作是借入人民幣後, 將人民幣以現匯價6.4367兌成美元, 再買入美元債券, 到期時由於已買入一年半買入人民幣的遠期合約, 協議匯率為6.6190, 即當債券到期時, 發行人將美元本金償還給我, 我可以6.6190協議匯率將美元兌回人民幣, 償還人民幣貸款, 因為協議匯率(6.6190) 比現時現匯價(6.4367) , 即是我以相同美元數量兌換更多的人民幣, 在償還所有人民幣貸款後仍有餘額, 這部份就是FX Forward 帶來的鎖定回報。是次操作槓桿2.5, FX Forward的回報為2.83% x 2.5 = 7.075%。因此, 總年回報為11% + 7.705% = 18.805%。以一年左右、沒有任何匯率風險的短期債券來說是相當不錯的回報。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



最近人民幣債券價格跌幅頗大(平均跌幅約百份之幾, 債券來說已是頗大), 原因是上周人行主動上調人民幣中間價, 引導人民幣一次性貶值4%, 投資者因恐人民幣匯價持續走低, 遂拋售手上人民幣資產, 轉而持有外幣資產。事實上, 更重要的原因是槓桿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斬倉拋售人民幣債券, 推低人民幣債券價格。
有讀者可能會不明白, 在人民幣債券價格本身沒有下跌的情況下, 人民幣匯價下跌, 為何槓桿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需要補倉/斬倉? 原因很簡單,債券投資者之所以槓桿債券就是為了套取息差(Carry Trade), 而美元的拆借成本比人民幣要低很多,  投資者為了最大化息差, 必然借入美元。投資者在買入人民幣債的時候持有的是人民幣資產, 而借入的是美元。當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下跌時, 投資者所持有資產(Asset)價值下跌, 而負債 (Liability)則上升, 故即使債價本身並沒有下跌, 投資者亦需補回差價, 即補倉。
其實交叉貨幣(Cross Currency)的槓桿債券, 等同於槓桿匯率的升跌, 是雙刃刀。應用同一個例子, 如果人民幣不是下跌, 而是上升, 投資者會獲利, 相反便會虧損。筆者大約3年前曾以同樣方法獲利1.5倍。當年中央正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幾乎是每年保證升值。筆者當時買入人民幣存款證(Certificate of Deposit  簡稱CD) 回報約3%, 然後抵押予銀行借回美元, 貸款利率1.5%。由於是自己銀行發出的CD, 融資率高達97%, 槓桿倍數為33.33倍。即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變, 息差為1.5%, 槓桿後的回報率已達1.5% x 33.33 = 49.995%p.a.。當年, 一年間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6.5x上升2000點子至6.3x, 升值幅度約3%, 即匯率部份回報為3% x 33.33 = 99.99%, 總回報(息差+匯率收益) 150%。此次是我唯一一次使用槓桿做交叉貨幣的套息交易。
善用槓桿,  回報是非常可觀, 但如上文提到「槓桿」是雙刃刀, 使用槓桿同時亦不忘要做好風險管理。一般專業投資者做套息交易(Carry Trade) 時都會將外匯風險鎖定, 方法是買入相反方向的遠期合約(Forward) 或貨幣掉期(Currency Swap), 目的是只套息差, 規避/管理好其他風險。做套息交易的專業投資者會盡可能避免做單邊操作, 除非像我當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非常有信心, 否則必須做好對沖其他可能潛在風險的準備。
人民幣債券配合遠期合約對沖(Forward Hedge)
如上提到, 由於資金成本的問題, 要槓桿人民幣債券, 借入的貨幣必然為美元, 故存在著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要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 可同時買入購匯方向(即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的遠期合約(Forward), 到期日需與債券到期日相吻合, 最好為債券到期日多三天, 因為債券一般是T+3交收。假設買入債券時的即期價格(Spot Rate) 6.30, 一年期的遠期合約一般為6.50左右(2000點溢價)。債券到期時,  假設當天匯率為6.80,  債券槓桿部份會虧損5000, 但遠期合約會獲利3000, 對沖成本仍為2000; 相反如當天匯率為6.00, 債券槓桿部份會獲利3000, 但遠期合約虧損5000, 對沖成本仍為2000, 即約3%。因此如買入的人民幣債券的息差為6%-7%, 減去對沖成本的3%, 仍然有利可圖, 投資者亦可放心放大槓桿進行套息交易。
*下一篇將談談在目前人民幣跌市中如何使用遠期合約反向操作套息獲利。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人民幣急跌下的套利機會 (2)


人民幣經過驚濤駭浪的幾天,上周五中間價和市場匯率積累的3%左右的貶值壓力已釋放,在岸與離岸匯率坐“高速電梯”後趨穩,但驚憂離岸人民幣債市及相關產品的衝擊波短期仍在,市場人士表示,近期離岸市場受傷,但中長期無礙。央行表態匯率偏差校正基本完成後,離岸人民幣連跌三日後跌勢已喘定,但一度貶6.1%的“高速電梯”讓不少離岸人民幣投資者心驚肉跳,點心債二級市場現四年來最大拋售,幾項發售均延期,人民幣存款類產品出現微虧損。市場相信近期明顯貶值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短期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尤其喚起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短期前景的憂慮,影響投資人民幣產品意欲。

今日市場稍微回穩,今早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報6.3969,上日中間價報6.3979,下跌10點。上周五CNHCNY 的價差大部分時間徘徊在350-460附近點,最多曾於下午430分高見500點價差,今天價差又開始擴闊至600, 情況與4年前差不多, 應該會持續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對內地的外貿型企業來說可說是難得的套利機會。

有很多讀者來郵詢問如何可以在兩個人民幣市場中套利, 我就在此簡單說明一下以解大家的好奇心。 原理說出來其實很簡單, 香港離岸CNH 匯價6.4520, 內地在岸CNY 6.3960, 存在560點差價, 只要在內地用人民幣買入美元, 然後將美元匯到香港再兌回人民幣, 就能賺取匯差。問題是內地有外匯管制, 要合法突破外匯管制將美元匯到香港, 只有通過貿易方式才能做到, 因此, 只要有進出口貿易背景, 就能自由將資金兩地調撥套利。因此有些基金或PE會直接投資供應鏈企業(Supply Chain Company), 利用其「代收代付」的特性, 合法地進行套利(Arbitrage), 而貿易本身的利潤已變得不再重要, 甚至免費提供物流服務, 最重要是獲得跨境調撥兩地資金的能力。

對內地的外貿型企業來說, 企業基於進口需要, 對境外付匯有需求, 但由於境內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存在匯差, 在境內購匯(即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優於境外, 而境外結匯(即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優於境內, 購匯必然發生來境內。對於出口收匯在境外的企業來說, 他們很自然會選擇在境外結匯後才匯回境內, 因此, 「內購外結」很自然地形成。這會形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內購外結」效應會對內地造成外匯淨流出的壓力, 直接影響經常帳的國際收支平衡。

一次性的貶值令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市場出現匯差是無可避免的, 中央、人行及外管局是無可能不知道的, 但其實中央最關注的不是匯差的問題, 因為這匯差所帶來的代價已是最小。試想想, 如果中央採取慢性貶值, 那麼老百姓就會把手中的人民幣全部換成美元保值, 每人5萬美元, 即使10%的人這樣做, 也會有5萬億美元的需求, 而國家外匯儲備只有4萬億。事實上, 即使外匯儲備下降1萬億, 都會造成匯率的崩潰, 這是國家唯一怕的事情, 而現在的跨境套利, 其實只是小事。現在3天就貶值4%, 老百姓根本來不及換美元, 因此, 中央的策略如果要貶值人民幣, 一定會選擇一次性進行(可能有多於一個"一次性"), 然後再托市維穩, 目的是不讓人民幣貶值變成趨勢。否則, 人人都會減持人民幣資產, 使外匯淨流出, 後果相當嚴重。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