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遠期合約對沖工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遠期合約對沖工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談人民幣匯率與投資



有一段時間沒有寫過有關人民幣匯率或投資人民幣產品的文章,筆者自問在該範疇的投資上也算是個專家,當年在人民幣相關投資上的利潤亦非常可觀,最近不少朋友問到筆者對人民幣走勢及投資的看法,筆者亦十分樂意在此分享一下個人看法。其實,在剛寫本blog的的時候,筆者在較早的數篇文章都經常談及如何應付人民幣貶值的風險,尤其是在投資人民幣債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問題,以免賺息蝕匯價。

以往有不少債券投資者,甚至私人銀行家們都大力建議投資者選擇人民幣債券,主要因為其息口較高,同時人民幣在當時是預期升值的貨幣。但投資者要想清楚,投資債券的目的是為了賺取利息,即使債券價格下跌,亦可在到期日取回全數本金;當債券價格上升,可考慮賺價離場,財息兼收,進可攻退可守,其保本性質就是最吸引的地方,正正因為投資債券的價格波動風險較低,投資者可利用私人平台槓桿操作,將債券抵押予私人銀行以低息融資,再重新投資於穩健的債券或其他高息產品上,使槓桿後的投資回報率大大提高。但有一點要留意的是,假若投資者投資的是人民幣債券,同時進行槓桿操作,由於人民幣利率遠比美元高,人民幣債券槓桿操作的貨幣必然是美元,否則會導致沒有足夠的息差套利空間。然而,借入美元去投資人民幣債券,會出現交叉貨幣風險(Cross Currency Risk),正如前文所說,使用槓桿是雙刃刀,他能會倍大回報率,但同時亦會倍大投資風險。

借入一種貨幣去投資另一種貨幣計價的投資產品等同於槓桿投資該匯率的升跌。買入資產的貨幣升值當然會提升回報,因為這代表借入的貨幣在貶值(債務貶值)。相反的話,資產貶值即代表債務升值,這樣便會錄得虧損。由於這涉及槓桿操作,總投資額倍大了,上述所講的回報與風險會同時倍大。因此,筆者一向並不建議使用槓桿操作投資人民幣債券或人民幣的相關投資產品。

若真的想投資人民幣債券,但同時又不希望有上述所講的匯率風險,可選擇同時購買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鎖定相關匯率風險,但要注意遠期外匯合約的交割日和到期日存在兩天的間隙,投資金額和遠期合約的金額必須匹配,同時遠期合約的交割日亦必須與債券的到期日相匹配。當然,以上操作亦需要考慮購入遠期合約的成本。在目前風高浪急的經濟環境下,投資要有清晰的目標,目標是賺取息差就是賺取息差,切勿牽涉太多不必要的風險,切勿被潛在獲利機會沖昏頭腦,本末倒置。

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本blog之前的相關文章︰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


前文亦曾提及過,筆者亦曾經使用槓桿操作購入人民幣存款證,以97%的融資率抵押予銀行,借入美元再購入人民幣存款證,即槓桿比率達33.33倍。以上操作當然存在匯率風險,但當年人民幣穩步上升,加上人民幣存款證的利率與美元利率存在一定的息差,筆者才有信心在沒有鎖定任何遠期的情況下槓桿操作人民幣投資產品,賺取息差的同時在人民幣匯率升值上亦獲厚利。現在回頭想起來也有點戰戰兢兢。

時至今日,人民幣長遠必定升值的神話已不復再,人民幣匯率自去年年初已開始觸頂回落。過往10年中央在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上做了不少功夫,包括成立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CNH市場) 、與其他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保持人民幣匯率穩步上升,增加市場投資者及國際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從而鼓勵國際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一步一步朝着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前進,過往五、六年的步伐亦十分理想。然而,自從經歷過去年股市大震盪後,中央已經意識到保住經濟面硬着陸才是最重要,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策略性目標與保經濟增長的目標相比,顯然後者更為重要。

要保經濟,但求內需實在未能夠支撐每年的增長目標,內地股市和樓市亦存在不確定性,邊上對中央在股市和樓市上的政策構成極大的壓力,為減輕壓力,必須雙管齊下,內需及國際貿易同樣重要,人民幣匯率的定位便是關鍵。在各國大量印銀紙、實行負利率、主動將國家貨幣貶值的手段下,為保持國際貿易的競爭力,人民幣只能夠貶值。在過去一年,中央採取的手段是一邊以口述維穩匯價,另一邊透過人民銀行每天的指導價格控制匯率一步步下行。中央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害怕外匯流出,但事實是引導人民幣匯率一步一步行行會造成市場認為人民幣長遠貶值的預期。

市場對一種貨幣升值或貶值的預期是十分重要的,假若市場的貶值預期形成,外匯流出的情況會更為嚴重。根據中國外匯局公布,內地已經連續15個月出現結售匯逆差,反映走之情況嚴重。要改善這個情況,人行可能需要考慮一次性將人民幣貶值,而不是慢慢將人民幣一步步貶值。這樣做可能會引致市場出現動盪,但長痛不如短痛,一次性貶值一個幅度後,市場反而會認為人民幣已經見底,甚至認為可能出現超賣,匯率跟隨穩定,經濟情況長遠應有所改善,同時可能會出現短暫性輸入性通脹。以上只屬一個假設性的方案,但無論最終人行決定如何,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繼續貶值的可能性極大,這點毋庸置疑,走資情況亦將會繼續,香港作為國內人民幣走出去的跳板,香港市場的資金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價格必然繼續上升,特別是高回報的資產和投資產品必然受到追捧,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作為散戶抑或專業投資者應及早佈置及作出相應的資產配置為上策。

切勿老想着過往數十年的經濟周期模式在當今新經濟模式下會不斷複製,遊戲規則不斷轉變。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讀者信箱: 利用NDF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


Starman,

知你事務繁忙,本來不敢打擾你,但問題1.比較急切,只好硬著頭皮勞煩你。另外很感謝從你的blog得悉有關投資債劵的知識,本人過去只投資股票,對債券進入門檻所知有限,直至看了你的blog,才恍然找到一個風險可控的穩定現金流方法。
以下請教兩條問題︰

1.本人的個人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每年約有應收帳200萬人幣,通常要12-18個月不定期收齊,現在急需以低成本對沖人幣下跌風險,似乎應沽出「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請問哪間經紀行有做這類合約?
(我問過公司戶口所屬的中國銀行,他們懶得睬我這類小公司,叫我去找中銀國際問下,我暫時經恒生銀行的外匯孖展戶口買入1:1等額的USD/CNH做對沖,沒有做孖展,資金成本很高。)

2.本人50歲,年收入約一百萬港元,每年支出約60萬港元,現在無物業,並已出清股票,持有現金約USD 650,000,想買直債作為被動收入,期望5年之後可累積資本作計劃退休,以本人的收入支出比例,估計可承受3倍槓桿,請問哪間經紀行適合本人的投資門檻?
(我看過匯豐銀行的直債選擇甚少,citybank稍多,但可能不及經紀行選擇多、借貸利率手續費便宜,唯一擔心透過經紀行保管債券是否有風險?還是可將債券轉到自己名下?)
以上問題如本人有理解錯誤,也請你賜教更正。萬分感激!

C.W.君上

Starman答:

近日忙著跟進項目的事情少了更新網站,又累積了不少讀者電郵未解答,部份問題已於電郵中直接回覆解答,如過了一段時間仍未回覆的,可能是筆者遺忘了,不介意可重新電郵筆者remind一下。

看到本案讀者心急如焚,筆者先解答一下讀者上述的第一條問題。近年一些境外的內銷企業由於支出是港元/美元,收入卻是人民幣,且應收帳期長達90天至365天不等,使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存在匯率風險。為對沖匯率風險,最簡單的方法是會利用「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簡稱"NDF") 來對沖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部份讀者可能對NDF不太熟悉,筆者在此先簡單解釋一下。NDF全名為Non-Delivery Forward,為遠期外匯的一種,其特色為,遠匯合約到期時,交易雙方不須交割本金,而只就 合約的議定匯率,與到期時的即期匯率之間的差額清算收付,除避險功能外,也可用於投機性質。人民銀行於2008年開放該項業務,另與傳統遠期外匯合約 (Delivery Forward "DF")不同之處在於,企業承做NDF時,不須提供實質商業交易所產生的發票、信用狀及訂單等交易憑證,繳付保證金金額較小,對廠商而言較為便利。

要用NDF來對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風險,只需沽出相應檔期、金額的NDF合約即可,NDF檔期一般為1、3、6、12個月,結算貨幣為美元。但需要留意的是,NDF的參考人民幣匯率不是CNH,而是人民銀行每天早上9時公布的人民幣 (CNY) 中間價,而近年CNY與CNH的差價頗大,如港商在香港收取人民幣 (CNH),則需留意NDF未必能完全對沖匯率風險。要收完全對沖之效,則要敍做Delivery Forward才能達到,但交易成本相對高。

由於NDF只需差額交收,保證金要求一般在10%左右,交易成本低,適宜小金額操作,不少銀行都可以做,如需要,筆者可介紹相關銀行。但在做對沖操作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企業的營運模式。讀者提到「公司營收主要是人民幣(由大陸客戶經銀行匯到香港)」,如要用NDF對沖,切記人民幣(CNY)最好在境內先行購匯再匯到香港,否則,人民幣到港後會變成CNH,而NDF的參考匯率為CNY,如當天CNH跟CNY的差價很大,風險就未能對沖。
近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進一步開放,相比數年前已經是兩個世界,尤其在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可以說是已經全面開放。在利用遠期合約對沖風險的同時,可考慮一些套利或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匯率操作財技。舉個例,讀者公司有穩定的人民幣應收帳,可考慮向銀行申請應收帳融資,將公司的人民幣應收帳款抵押予銀行 (應收帳權益轉讓),以低息向銀行融資營運資金,增加公司現金流,同時再敍做NDF對沖相關匯率風險。方案二,讀者甚至可考慮將應收帳款以折扣形式全數賣斷予銀行套取港元現金。當然,這種操作需要視乎公司買家的信用實力。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讀者信箱: 非私銀債券投資者的投資策略與風險


Hi 你好
本人Citibank
摃左兩條銀行人仔直債
恆生中國, 同中銀London
共255萬人民幣,大約借左230萬港元, 借貸息口1.6
債息大約3.25
2017年到期, 買入100.7, 但現價95 左右

還有中國信達美金債, 480000美金 摃左
借左285000 美金息口 1.6 尾數自己俾
買入價97.5 但現價90.9 派息4.25%
2025 年到期

另兩隻
ALLIANZ SELECTION INCOME & GROWTH (RMB-H2) AM DIS 
JPMORGAN ASIAN TOTAL RETURN BOND FUND (RMB-H) A DIS
兩隻人仔債基無摃一隻收7.X% 另一隻12% 左右


其實想問問, 我之後可能有2XX萬加按資金,你會覺得還左D摃好? 定再買另一條直債唔摃安全?
或以上有任何建議

萬謝

Starman答:

在此先向各位讀者致歉﹗由於最近Star Capital有幾個項目同時準備上馬,工作量很大,未能安排時間更新Starman投資世界blog。其間亦收到很多讀者的電郵,目前已累積了數十封未回覆的電郵,我會在有時間的時間電郵直接回覆部份讀者的問題,部份較有代表性的會在blog中與大家分享。希望各讀者有投資時都會留意有有關的問題,減少投資不必要的風險,始終債券投資要注意的事有很多,很難用三言兩語就可概括出來,因此以case study形式分享效果可能更佳。

最近很多讀者都問非私銀客戶若想投資債券/槓桿債券有何選擇? 走進銀行一般十問九不知,甚至不理不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畢竟債券不是銀行主力推的金融理財產品。因此,一般散戶可到證券行查詢債券投資事宜,若希望我推薦的可以電郵予筆者,詳情不便在這賣廣告。

以上讀者做了兩條人民幣債券槓桿,由於讀者的戶口非私銀戶口,因此即使可以做槓桿債券,選擇亦不多,而且限制多多,純粹讓客戶體驗,這樣才能突顯出私銀的地位。此類銀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收高昂的手續費及內佣金,因此不介意給予低息融資,槓桿反可令其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倍增,根本就是暴利。

槓桿人民幣債券的風險,前文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已提及,由於借入美元購買人民幣資產,因此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風險同時也槓桿了。記著我們買債券的目的是為了固定收益,部份投資者喜歡炒外匯另計,但於我本人而言,槓桿債券是防守性投資工具,是利用低息環境的優勢借入低息貨幣買入高息資產套利,如果當中涉及幣種錯配,可能會得不償失。

讀者目前槓桿債券投資組合最大問題是息差太窄,平均息差僅1.x%,以該水平的息差根本不適宜做槓桿,加上槓桿人民幣債券更有匯率風險,如人民幣下跌、美元加息,有機會會虧損,並非投資債券獲取固定收益的基本目的。

以讀耆債券組合中的中行(London)為例,該債票面息率3.45%,2017/1到期,由於現價below par,YTM比Coupon
rate 高,約4.3%。留意債券每次派息實際是按par value (100)以票面息率派發,即若非持有至到期出售,
使用YTM測算出來的收益率會被高估,因此有時筆者會比較喜歡輕微trade over
par的債券,而投資心態應該是「以YTM測算的收益率是最差情況下的收益,而Coupon比YTM高,意味投資者先收的現金流較多,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在未到期前出售可確保收益比YTM高」,這投資策略特別適用於投資長年期的債券。

由該債而言,假設融資率為50%,即2倍槓桿比率,槓桿後淨收益率約7%,年期不算長,惟最大的問題是息差窄、幣種錯配而不做對沖,若美元本年開始加息,同時人民幣繼續下跌(跌的機會比升大),收益會嚴重受影響。讀者加按出來的二百幾萬,是否應該全用於償還槓桿債券的借款?其實這是不太make
sense的,按揭息率比債券融資的利率還要高,怎可能用高息債務抵銷低息債務。如果要償還的話,倒不如將所有人民幣債券沽出。套出的資金加上加按的二百多萬,如果買入評級/回報合理的債券,8-10%不難做到,月收3萬利息的目標應該不成問題。

另外,筆者對債基的看法就不再重複了。資產如果能配置得宜,以讀者的情況而言,距離財務自由應該是指日可待。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如何利用遠期合約對沖槓桿人民幣債券風險



最近人民幣債券價格跌幅頗大(平均跌幅約百份之幾, 債券來說已是頗大), 原因是上周人行主動上調人民幣中間價, 引導人民幣一次性貶值4%, 投資者因恐人民幣匯價持續走低, 遂拋售手上人民幣資產, 轉而持有外幣資產。事實上, 更重要的原因是槓桿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斬倉拋售人民幣債券, 推低人民幣債券價格。
有讀者可能會不明白, 在人民幣債券價格本身沒有下跌的情況下, 人民幣匯價下跌, 為何槓桿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需要補倉/斬倉? 原因很簡單,債券投資者之所以槓桿債券就是為了套取息差(Carry Trade), 而美元的拆借成本比人民幣要低很多,  投資者為了最大化息差, 必然借入美元。投資者在買入人民幣債的時候持有的是人民幣資產, 而借入的是美元。當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下跌時, 投資者所持有資產(Asset)價值下跌, 而負債 (Liability)則上升, 故即使債價本身並沒有下跌, 投資者亦需補回差價, 即補倉。
其實交叉貨幣(Cross Currency)的槓桿債券, 等同於槓桿匯率的升跌, 是雙刃刀。應用同一個例子, 如果人民幣不是下跌, 而是上升, 投資者會獲利, 相反便會虧損。筆者大約3年前曾以同樣方法獲利1.5倍。當年中央正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幾乎是每年保證升值。筆者當時買入人民幣存款證(Certificate of Deposit  簡稱CD) 回報約3%, 然後抵押予銀行借回美元, 貸款利率1.5%。由於是自己銀行發出的CD, 融資率高達97%, 槓桿倍數為33.33倍。即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變, 息差為1.5%, 槓桿後的回報率已達1.5% x 33.33 = 49.995%p.a.。當年, 一年間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6.5x上升2000點子至6.3x, 升值幅度約3%, 即匯率部份回報為3% x 33.33 = 99.99%, 總回報(息差+匯率收益) 150%。此次是我唯一一次使用槓桿做交叉貨幣的套息交易。
善用槓桿,  回報是非常可觀, 但如上文提到「槓桿」是雙刃刀, 使用槓桿同時亦不忘要做好風險管理。一般專業投資者做套息交易(Carry Trade) 時都會將外匯風險鎖定, 方法是買入相反方向的遠期合約(Forward) 或貨幣掉期(Currency Swap), 目的是只套息差, 規避/管理好其他風險。做套息交易的專業投資者會盡可能避免做單邊操作, 除非像我當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非常有信心, 否則必須做好對沖其他可能潛在風險的準備。
人民幣債券配合遠期合約對沖(Forward Hedge)
如上提到, 由於資金成本的問題, 要槓桿人民幣債券, 借入的貨幣必然為美元, 故存在著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要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 可同時買入購匯方向(即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的遠期合約(Forward), 到期日需與債券到期日相吻合, 最好為債券到期日多三天, 因為債券一般是T+3交收。假設買入債券時的即期價格(Spot Rate) 6.30, 一年期的遠期合約一般為6.50左右(2000點溢價)。債券到期時,  假設當天匯率為6.80,  債券槓桿部份會虧損5000, 但遠期合約會獲利3000, 對沖成本仍為2000; 相反如當天匯率為6.00, 債券槓桿部份會獲利3000, 但遠期合約虧損5000, 對沖成本仍為2000, 即約3%。因此如買入的人民幣債券的息差為6%-7%, 減去對沖成本的3%, 仍然有利可圖, 投資者亦可放心放大槓桿進行套息交易。
*下一篇將談談在目前人民幣跌市中如何使用遠期合約反向操作套息獲利。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