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創業家的特質

記得幾年前Fortune Insight的創辦人上我公司跟我傾計,大家都是年輕人,且一傾談便聽得出是有抱負,想在大時代下創一番事業的年輕人,因此談得特別投契。

這一位沒有背景,沒有資本支持的年輕人立志搞媒體,跟我分享了FI的發展方向。我第一個問題就是問他想做到幾大,他的答案簡單而直接:「我地要做香港最大的財經資訊平台。」

當時的FI剛成立,追蹤人數寥寥可數,在市場上暫未有名氣。當時市場競爭激烈,除了現有的傳統紙媒集團,也不斷冒起不同的新網媒平台,每一個背後都有財團支持。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這班年輕人有何優勢突圍而出?更不要說要擊敗所有對手成為王者。

他當時跟我分析了一下形勢,就像當年諸葛亮滿有自信地跟劉備解釋三分天下的策略一樣。從他的眼中,我只看到兩個字,信念。他的商業策略如何是其次,正如我所說,世事多變,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但最重要的都是創業者的信念。
 
市場上「叻人」多的是。專業人士和創業家毋庸置疑都是「叻人」,分別在於「膽識」,而「膽識」取決於志向。同一件事,專業人士看到了風險,創業家看到了機會,為何?因為一個叻啲,另一個無咁叻?非也。

原因很簡單,一盤生意的盈利體現於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價值創造的另一意思其實就是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當我們看見問題,一般人認為是風險,專業人士學識豐富當然能看到更多的風險因素(risk factors),因此專業人士一般都會建議我們打退堂鼓,叫我哋唔好成日發夢。但其實看到風險的並不只有他們,只是創業家卻看到了風險的另一面。

一般人看到了風險後的反應是打消嘗試的念頭;相反,創業家會認為是解決問題的機會,只要能解決問題,就能創造價值,就是成功的機會。問題越大即代表門檻(barrier of entry)越高,機會更難得,是藍海。想要創造價值,面對風險正確的態度不應是逃避,而是控制和管理,這就是「風險管理」和「風險逃避」的分別。

自那次的見面,惺惺相惜,能力範圍內我一定盡力支持,當然媒體方面我不在行,最多只能在商業模式和融資方面給點意見。

事隔數年,今天的FI已經成為香港最大的財經資訊平台,追蹤人數已超過50萬,十分成功。早兩日,更在紅隧口見到FI的廣告,需知道有能力在紅隧口賣廣告的初創公司真是無邊幾間能做到,以後仲有邊個夠膽話做媒體搵唔到食,係夕陽行業?從來都沒有夕陽的行業,只有解決問題的膽識和能力,而最後都係講嗰兩個字,信念。

1 則留言:

  1. 感謝starman的分享~~想不到最後的總結會是「信念」而非知識、財力、人脈等工具~~感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