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女兒給我的啟發


大半年前,女兒開始接觸乒乓球,起初只是鬧著玩,讓她參加一班人上的興趣班,培養一下興趣。過了一段時間,她開始喜歡上這種運動,便讓她多打一些,有時間便在樓下book場跟她練練。有些讀者朋友可能也知道,我本身小時候也打乒乓球的,我太太也喜歡打(其實我跟我太太是在大學的乒乓球隊認識的)。儘管如此,我一直都沒有刻意讓女兒接受正式訓練,除非是她自己要求,因為只有她自己主動要求才代表她是真正喜歡這種運動。

最近,女兒開始喜歡訓練,我嘗試稍為加強訓練的強度,練習的過程中看到她不停喘著氣,打到差不多走不動了,她仍堅持要練完整籃多球,我心總是怕她太累。怎料離開時,她竟然跟我說︰「爸爸,下次我要打兩個小時。」作為爸爸的我,很有感受,想起自己小時候練球的情景,回想起當時自己的心態,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會自發性地努力,不用父母安排,也不用強迫,因為目標永遠只出現在自己的眼裡。這些年來,我明白到只有自發的努力,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今天,我很高興,高興不是她打得好與不好,而是看到女兒自發努力去做一件事,透過運動去磨練心志。因為喜歡,才會專注,才會有目標,才會想進步。

當了六年爸爸,這些年來經常出席家校的活動,與其他家長相處多了,感受很深,發覺現世代的家長與我們父母年代有很明顯的分別。今天,普遍家庭的資源比上一代充裕,除讀書以外,一般都會讓子女上不同的興趣班,參加朗誦、合唱團等等,時間表總是排得密不透風。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著重全人發展,或擺脫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反而是將「贏在起跑線」的心態發揮得更淋漓盡致,正確點來說,是「本末倒置」。

香港的家長大多目標為本,不論讀書、學各種樂器(有家長/學校說鋼琴不算,我心想鋼琴怎可能不算樂器?一問之下,原來家長/學校認為鋼琴是必須的,所以不算額外需要學習的樂器,神邏輯也)、上興趣班,就連做運動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和一致,全都圍繞著升學的目的,因他們認為要入讀名校,若只靠讀書,很難讓小孩突圍而出(家長們慣常用”outstanding”一字),必須要有一些體藝特長相助,家長們普遍稱為「特異功能」。

那為何一定要入讀名校?因為普遍家長都認為子女入讀名校,將來比較容易「成功」,那成功又是如何定義呢?不好意思,我總是太多問題。但我認為,大家在「努力」之前,有必要先搞清楚以上的問題。以我的觀察,普遍的家長們在「發力」之前都未弄清楚深層次的目的 — 你希望你的子女將來如何「成功」?相信大部份人都從未思考這個問題,見到同學家長報興趣班,便連忙地死跟,怕執輸,甚至要報更多,不知不覺子女的時間表都給填滿了,而子女的所有時間都是父母為他們安排的,子女是在走「被安排」的路,而不是走自己所選擇的路。家長們都忽略了讓子女自發努力的過程。難怪香港多年來只盛產專業人士,而缺乏成功的創業家,試問一直在「被安排」下成長的人,除了成績優異,多才多藝,又怎能擁有創業家的創意和抱負?

有部份家長重金禮聘專業教練私人教授子女,為的只為儘快參加比賽,取得獎項,有助升學。這種情景在現今世代經常在比賽場館出現,家長獲獎心切,經常出現投訴對手甚至球證的情況,子女看在眼裡,會形成怎樣的價值觀?參加比賽,得獎只是錦上添花,而我則更珍惜子女在比賽場上面對失敗的經驗,這對小朋友將來的成長相當有幫助,要明白「越想得到真正的成功,便越需要累積更多失敗的經驗」。

以上反映了現今社會部份家長的短視,也扭曲了體藝對小朋友成長的真正作用。作為家長,應多了解子女,發掘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自發努力的動機,切勿過份規限子女的路。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許是時候反思一下,你一直想子女將來得到的「成功」是否真正的「成功」?

13 則留言:

  1. 很多家長根本沒有足夠智商去理解 現在死谷爛谷陪養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時代會成為是過時的技能

    回覆刪除
  2. 與其培養連家長也不感興趣的興趣, 不如以身作則吸引子女主動投入! 星人兄作了最佳示範

    回覆刪除
  3. 星兄,你個女打得好好!

    回覆刪除
  4. 說得很好, 但也聽見很多家長訴苦, 不是他們想逼子女贏在起跑線, 而是在別人孩子都十八般武藝時, 希望孩子不被比下去, 在香港, 入流而不隨波逐流, 考起不少人

    回覆刪除
  5. 其實,真是要跳出框框思考這問題,將來的世界難道還是入名校就前程錦繡嗎?
    我有對孖仔,自問不才未能同時負擔入直資名校,少個煩惱。所以,從沒去過任何為了入名校的興趣班。今年他們14歲,自發學習,各有所長。回望過去,實是因禍得福。

    回覆刪除
  6. 我留意到絕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承認自己是怪獸家長,滿口不以學業升名校為目標、不催谷子女,身體卻很誠實,實際行動做到十足十,這與香港的競爭環境有關。人始終是社會動物,當週圍都是這麼競爭性時,要擺脫世俗談何容易。

    回覆刪除
  7. 很贊同樓上的留言,怎樣不去隨波逐流對父母來説真的是個大考驗。如果不隨波逐流而令到自己的仔女際遇不好,到時又會否怪責自己。而且當成個社會都是這樣的時候,要不隨波便要付出很大代價。

    回覆刪除
  8. 非常同意. 現今的社會風氣, 大部份家長都"唔執輸" 不斷催谷小朋友, 不想落後於人.
    好多時家長的理由都是: 自己經濟能負擔, 就盡量給最好的給小朋友.
    其實在我來看, 自己經濟如能負擔, 倒不如放手讓孩子盡情發揮, 揀自己的路, 不需要考慮日後要做什麼專業人士, 賺多少錢. 最重要引導孩子思考, 讓他們清楚想做什麼.

    回覆刪除
  9. 我的女兒才五個月,其實我都非常認同你的想法,但往往家中太座有時未必會這样想,但我相信父母都係為子女好的,希望能慢慢改變為呢種思維模式~

    回覆刪除
  10. 小弟愚見覺得:神校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目標就是做醫生、律師、工程師、高官等... 都是循規蹈矩的高效率員工。他們所需要的能力,就是循規蹈矩和不可犯錯。

    但是要創新和創業的人,就是要勇於犯錯,自我改進,有自己推動自己的能力。

    這是將來做員工定係做老闆的分別了。

    回覆刪除
  11. 恭喜!你女兒很有潛質,打正手有重心轉移,有前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