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讀者信箱: 投資要融會貫通 簡單便是美 (退休計劃篇)


Star 兄

閣下年青有為,目光遠大,非常難得。
本人年紀應比弟大十年以上,卻仍未為退休做好保障,深覺年青時太浪費時間,故把經濟情況讓星兄把把脈。

家庭狀況:本人與妻 44歲,一小孩11歲
收入: 本人 70K (其中15%扣出每月買公司股票和MPF)、妻35K
支出:8萬/月,現時每月儲1、2萬
物業:一個市值4佰零萬單位,仲有50萬供款。
股票加現金共大約300萬 (其中7成係股票,帳面蝕一成)。
夫婦的 MPF户口 200萬左右。

願景:
1) 預筆錢比小孩謮大學,100萬?
2)十年內退休,其實想離開現在的商場,去做自己野,搞興趣班之類。
3) 希望真正全退時有每月3、4萬收入

感激!

補充小小:現時的被動收入其實好小,一年幾萬元吧。

點樣可以做到十年後每月可出5萬現金流呢?

係咪無可能?

明白起步遲咗,仍有機嗎?

讀者Sam

Starman回覆︰

最近,美聯儲主席耶倫最終都要接受新經濟常態局勢的事實,在一官方會議中,耶倫首次提出high-pressure economy (高壓經濟)的政策概念,意思就是容許通脹率超過之前一直原訂標準的2%目標水平,以解決市場就業及經濟復甦為大前題,這反映美國面對當前全球QE的局勢已無計可施,被迫返回QE放水穩定經濟的年代。在去年底,美國第一次加息的時候,筆者亦曾分析過,美國以目前情況根本沒有大幅或連續加息的條件,當時市場高息資產包括債券及REITs都出現明顯調整,應該趁當時加強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認清大局。可惜當時市場不少金融機構財演一如以往順勢大做文章,不少散戶投資者都錯過了最佳進行資產配置的時機。誠然,以目前情況來說,美國以及世界主要經濟體在可見的將來,暫時仍未見經濟模式會有任何突破,市場資金只會越來越多,市場仍然會維持低息水平,資金繼續追逐高息資產,資產價格會繼續上升,貨幣的購買力繼續下跌。因此,現時及早認清大局亦未為晚也。

筆者在較早前的一篇文章「人生規劃 由五年計劃開始」中曾提到,筆者認為人生可分為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22-32歲(即畢業前就應該著手規劃); 第二個十年是32-42歲 (在第一個十年累積的越多,才是真正的「嬴在起跑線」); 第三個十年是42-52歲,應該開始計劃並準備退休或退而不休的生活,原因很簡單,這階段已經過了精力最旺盛的時期,不應再依靠勞力賺取金錢,被動收入應該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打工每月所收到的「工資」,正確來說應該稱為「補償」(Compensation),打工等如你出賣最寶貴的人生、時間和心力予公司,當中包括被上司「丙」、「受氣」、承受工作壓力等等,每月工資就是對你作出應得的補償。正所謂「人生有幾多個十年?」,人生不應只為了「被補償」而生活,打工的意義不應單純為了每月工資,而應該是為了脫離窮忙生活而努力儲備足夠的彈藥,當然工作中賺取的人生閱歷也非常寶貴,羽翼豐滿的一天就是脫離現在崗位,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時候。至少,應該以此作為目標,人生才能活得多姿多彩。事業、家庭、成就、理想在人生中應該取得平衡。

讀者現年44歲,家庭收入超過十萬元,在幾乎沒有被動收入的情況下,每月的家庭開支約8萬元,實質每月可儲蓄的金額僅1-2萬元。雖然自全樓已近供完,手持流動資產僅300萬,以目前該格局仍未能無憂地退休,而這正正是典型香港的中產家庭所面對的問題。而往往在這個年齡段計劃退休生活時,開始意識到退休問題,焦急而容易導致藥石亂投,如買「債券基金」、XX基金、槓桿保險、炒細價股、盲目追捧銀行股/大藍籌等等,結果令整個計劃弄得更糟糕。

筆者可以說,幾乎所有零售銀行可以買到的基金都不要買,所謂的每月回報都不要信,羊毛出自羊身上,銀行作為中介基機構所收取的中間費用之多,再加上基金經理的收入、市場推廣的收入,扣除後如果到應每月支付你高息,其underlying asset的資產質素可想而知  (可參考: 

讀者信箱: 五年翻一倍回報的保險產品很吸引?)。因此,從投資角度,簡單就是美,越簡單的投資能獲取高回報就是最好,風險最可控。這是第一點。


第二,自住樓不要賣,不賣的意思不代表筆者是樓市大好友。要知道,人必須要住,這是必需品,你不買樓便要租樓。因此,沽出自住樓與沽空樓市沒有分別。在這風高浪急的世代,沽空任何資產前都要三思。量化QE,超低息時代,投資者要take advantage的是使時間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應該利用長年期的低息貸款(你是借方,不是貸方)購入資產,同時要留意購入資產本身的現金流,不應考慮本身現金流低、回報率及市場流動性太低的資產。資產的流動性的高低很大程度亦取決於該資產本身的融資能力,越容易做高融資的資產,其流動性就越高。是否取得高融資,除了資產本身外,亦取決於融資平台,如按揭銀行、私人銀行、IB (Interactive Broker)等等。以上一環扣一環,如果能夠融會貫通,以讀者目前的資產組合條件,利用上述進行資產配置,短時間內令組合產出5萬以上被動收入絕對沒有難度。切勿投資不明白、複雜的理財產品。

以上希望能對讀者有一些啟發,祝願讀者早日能夠將以上融會貫通,早日輕鬆進入財務自由之路。

92 則留言:

  1. 星man兄所說打工收入純粹為補償這一形容得非常貼切,人生實在不應只為得到補償而勞心勞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塘人兄!是的,因此人工高先不必太開心,因這可能只代表你付出的勞力、工作承受的壓力、付出的時間所獲得應得的補償。投入工作是必須的,但時間不能太長,一旦失去了平衡,人生就變得有缺憾。

      刪除
  2. 補償金愈高 愈令人忽略 準備退休金的重要性,準備退休金最貴的成本是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眾多因素中,時間和健康才是最寶貴的。給你十億,但要等到你90歲才能獲取,這也是沒意思的。不少富人也情願以大部份的財富來換取時間和健康。

      刪除
  3. 補償金越高,也代表要付出的時間及心力不小,可以真正為自己思考的空間也被迫減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正是!不少人也忽略了這一點,很多人在「贖身」後才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發現原來一直安於現狀的工作一直佔據自很多時間。

      刪除
  4. 最難預計是有突發事件發生,例如生病或公司裁員/結業,而又未達到財務自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此未雨綢繆是必須的,及早為自己、家庭作準備十分重要。

      刪除
  5. 補償金越高,通常也代表越 specialized;被裁的機會越高(「中年危機」)之餘,回彈的可能也越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不少中年危機都發生在專業人士身上。

      刪除
    2. 所以這也叫三高,學歴高,年資高,人工高,唔為自己打算吓都幾悲…

      刪除
  6. 好想知道支出8 萬是包含了什麼...好貴的生活費....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個中產家庭月開支8萬一點也不難想像。如果需要負擔家中四大長老、供樓,同時亦不要少看少孩的開支及其他衍生開支,加上如果有養車,又要每月交車場租金。活在香港,搵錢不難,但衣食住行樣樣昂貴。當然,上述各樣都是有價錢上的選擇,所謂一闊三大,不少人會認為,做得咁辛苦,月入十萬,難道要待薄自己?心理自然難以平衡。

      刪除
    2. Starman兄所言甚是,尤其在office上班的人士,在衣食住行上,真的很難完全不跟同事們比較。

      減少多餘的應酬和社交活動,已能幫助大部分人節省金錢了。

      刪除
    3. Thanks Cherry! 貼地一點,要做到完全不不比較是不現實的。有時工作辛苦,適當地慰勞一下自己也是應該的,高薪中產還要待薄自己,真的會心理不平衡。

      刪除
  7. 回覆
    1. 糧 vs 賠償 這概念曾經出現在黃子華2006年棟篤笑《兒童不宜》

      https://youtu.be/5Jfi91iQCkE?t=19m30s

      可從幽默的角色細味一下。

      刪除
  8. Bond + REITS投資策略--Starman 兄之前有一文章,可以參考。應該能做到5萬被動收入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要低估Bond + REITs的難度,我相信starman的讀者Sam並不適合

      他有十年時間,每年儲240k, 十年2.4 million加現在3 million,全入滙豐的話除非滙豐在未來的日子升太急,不然股息夠每月$30k。有個風險是𣿬豐加息未必夠通脹快,所以可能一些REIT會更加適合。

      層樓應該可以加按少少買股票,不過目標是要十年內還清貸款。

      刪除
    2. 加按可得3M, 共6M 現金, 搞Bond+REIT組合有何困難?

      另加按為何十年內要清還? 退休後若每月有收入, 為何要怕每月僅萬餘元的按揭供款?

      刪除
    3. 的確,適不適合難一概而論,也視乎個別人士能掌握多少、其他客觀條件因素而定,始終不同投資者有不同的投資方法及價值觀。不過很多時投資者要清楚自己究竟適合叫種投資方式也不容易。

      刪除
    4. Murciélago,

      1) 除非Starman給我照抄,不然選甚麼REIT,甚麼公司的bond(兼顧回報和穩陣),幾多年的Bond,Bond用多少槓桿,這些問題除了甚麼REIT之外,其他我沒甚麼信心。

      2) 假設在工作時現金流比退休時現金流高的情況下,工作時debt sevicing capabiity較高,可以每月還本金加息(amortized payments, 除非香港有只還息而息口又低的按謁?),退休時每月就未必可以還房屋貸款的本金加息。

      刪除
    5. 2) 真不明白為何有50k月入會不足夠還1x k 的房貸...是不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好? 我已經講得很清晰很白, 這樣還要拗的話就恕小弟無能陪你玩下去了。

      刪除
  9. STARMAN 兄建議的方法與傳統買磚頭不一樣, 令人大開眼界.
    相信不少中年四五十歲個案獲益唔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70兄!個人認為方法是其次,思維才是最重要。有時看不同的個案,筆者自己也有所反思,有所啟發。

      刪除
  10. 此個案主角根本無好好利用借貸能力,咩都唔洗諗第一件事,趁仲借到30年轉按層樓。
    既然自住,用按揭保險也無妨。輕鬆套現310萬,月供只是15k,銀行同按揭中介仲有回贈。

    連同原有300萬,無槓桿買某REIT已有35k月入(不過半年派一次息)。輕微槓桿已過50k,標已達。

    那管兩岸猿聲啼不住,誰知輕舟已過萬重山!

    回覆刪除
  11. 35*12=42/300=14%, equity reit有咁高息嗎?係唔係內含高槓桿的mortgage reit, e.g. NRZ?

    回覆刪除
    回覆
    1. 加按310萬,連同原有300萬。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竟然會有人提到小弟愛股NRZ :)
      不過我是不建議NRZ作太長線的投資(超過5年),因為失業率上升的話有liquidity危險

      刪除
  12. 呢句好野:幾乎所有零售銀行可以買到的基金都不要買
    Starman倒銀行米:D

    回覆刪除
  1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5. 讀者中年已有為老年積谷防飢, 希望財自後做自己想做事情, 意識正確, 晚了起步,仍可透過細心規劃, 逐步完善有關計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積谷防飢對每個人/家庭都十分重要。

      刪除
    2. Starman兄
      最近才留意你的blog,受你的投資策略啟發
      可否分享一下買直債和PB的資料
      davidlch88@gmail.com

      刪除
    3. Starman兄
      最近才留意你的blog,受你的投資策略啟發
      可否分享一下買直債和PB的資料
      davidlch88@gmail.com

      刪除
  16. 感謝Starman兄的分享,可否也EMAIL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cherryee1030@gmail.com
    Thanks a lot

    回覆刪除
  17. 感謝Starman兄的分享,可否也EMAIL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cherryee1030@gmail.com
    Thanks a lot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Starman兄的分享,可否也EMAIL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conanmok@gmail.com
      Thanks a lot

      刪除
    2. 感謝Starman兄的分享,可否也EMAIL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cherryee1030@gmail.com
      Thanks a lot

      刪除
  18. 賜教樓和債是同一類別升跌的資產嗎?因本人持有2物業(自住+收租),也有join PB投資債券,現利用息差賺取債息供樓,這樣長遠可行嗎?還是應該有再優化的做法,苦惱中,很怕兩樣一齊跌令畢生血汗化為烏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是說樓和債價格的corelation吧。要清楚一點,債是有到期日,只要發行人不違約,在沒有槓桿的情況下(即沒有價格/補倉風險),每半年收一次息,到期取回本金,如果債價上升,則可考慮沽出獲利,基本上是進可攻退可守。因此,樓價的升與跌與債券風險沒有直接的關係。

      你的方法是否可取要視乎你的投資目標和年齡段。可提供多些資料供大家討論。

      刪除
    2. 多謝賜覆.
      本人41 歲,家庭月入7萬,由 2017-2018 兩年月供$32000 樓,但2019 年.後又變月供$18000,因另一物業已可自行以租養供,債息收入每月約$75000(已槓桿),RM 話組合尚有38% buffer,情況就是這樣.已參與 PB 3年多,約有2M 利潤,認同starman 的方法,只是要預備當情況逆轉時的防守方法,選債也是學問,但坊間甚少提及.目標:運用以上方法達至5年後退休.
      補充:家庭支出約4-5萬.

      刪除
    3. 匿名兄, 小弟家庭月入和你差不多, 但資產遠遠不及你, 小弟比你年輕十年, 想知請教下點先可以十年後累積到匿名兄的財富呢? 第一桶金是否由樓起步? 謝謝

      Ben

      刪除
    4. 匿名兄, 以最近3年來說,如果有PB平台,而利潤只有2M,其實表示你之前應該沒有好好利用該平台。筆者經常說,投資債券主要是防守為主,只不過由於債券本身高息,而涉及金額較大,價格上落少許已有可觀利潤,很多投資者慢慢就會跌入炒債的陷阱。以目前來說,投資債券盡量投資年期較短的債券,在目前風高浪急的市場,切勿一味貪高息,要注意防守力,投資債少勿本沒倒置。

      有關選債,筆者早已在準備一系列的文章,但開了個頭後實在太忙,至今仍未完成。

      刪除
    5. Ben 兄,本人的确大部分利潤是由物業投資得回的,現正尋求多元化投資組合以求分散風險和為退休鋪路呢!
      繼續努力,您還有很多時間呢!

      刪除
    6. Starman 兄真是神,本人在PB情況正是這樣.由於開始時一知半解,真的有少少利潤就放,錯過了很多高息又穩陣的債卷.想起真後悔.故此期望從Starman 兄身上習得好功夫,令邁向財自更進一步,不勝感激.

      刪除
    7. 謝匿名兄同Starman 兄的資訊, 小弟己年介30, 感覺到再不起步去累積資產就會太遲了, 仲想請教下兩位點睇永續債? 如果槓到盡買永續債等企業贖回是否可行?
      另期待兩位可以教下點樣選債:)

      Ben

      刪除
    8. 小小心得:在我PB戶口,永續債是不可做槓桿的,盡量選大公司,選債真係學問,有排學,好頭痛.

      刪除
  19. 賜教樓和債是同一類別升跌的資產嗎?因本人持有2物業(自住+收租),也有join PB投資債券,現利用息差賺取債息供樓,這樣長遠可行嗎?還是應該有再優化的做法,苦惱中,很怕兩樣一齊跌令畢生血汗化為烏有.

    回覆刪除
  20. 感謝Starman分享,可否也EMAIL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資料給我嗎?
    Email: jazz_1997@hotmail.com

    回覆刪除
  21. 你好,starman兄,剛剛看完你的所有文章,實在獲益良多,但對以上個案,本人有一些不明的地方想請教一些。 以上讀者如連加按在內,約吐得6m現金, 但應還沒有到可以開PB的門檻, 等於還沒有可以借到平錢去做槓桿, 如要做到月5萬的現金流,等於要找到有年回報10%的投資物, 但以現在債券和reit的價格, 那以上讀者又如何能夠在沒有借平錢做槓桿和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之下做到年10%的回報? 又想請教一些在投資組合裏面債券和Reit的比重大概各佔多少才可以稱得上是較為平衡的組合?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PB的投資門檻是計算AUM的,因此也有方法進入PB取得低息融資。

      刪除
    2. Starman兄,AUM可包括物業嗎?求賜教。

      刪除
  22. 投資者要take advantage的是使時間成為自己最好的朋友,應該利用長年期的低息貸款(你是借方,不是貸方)購入資產,同時要留意購入資產本身的現金流,不應考慮本身現金流低、回報率及市場流動性太低的資產.
    Then what are those assets with 現金流高、回報率及市場流動性高的資產? 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Bond & REITs是個好例子。某些具融資能力的固定資產亦代表它在你的投資組合中有一定的流動性。

      刪除
  23. 同意製造被動收入的策略愈簡單及愈早開始愈好,及早做好資產配置,讓時間成爲朋友。這樣擁有資產的心境便能輕輕鬆鬆,十分「自由」,面色也好得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雪球當然是越早開始滾動就越好。

      刪除
  24. 多謝starman兄又一實用文章分享!

    回覆刪除
  25. Starman 兄的分享, 實在學到不少東西,我也想問可否發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資料給我? 多謝!!!
    Email: chau.stanley@gmail.com

    回覆刪除
  2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7. 謝 Starman 兄分享, 這個案實很有參考價值, 也是不少十幾二十萬家庭收入人士的寫照, 入息高, 但洗費同樣高, 落入了典型的中產陷阱, 同時, 因已步入中年, 不宜在投资上過於進取, 所以, Starman 兄所說的第三個十年 (42 to 52), 其時間值一定要充份把握, 作好資產配置, 才可追回失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百樂兄﹗投資生涯裡的時間性是十分重要,試想人如果長命都只是100歲命,其中頭20年及尾30-40年都是沒有生產力的,真正有生產力的時間不到一半。因此,計劃退休,一個人如果能早十年開始,對人生的影響會是非常重大。

      刪除
  28. 很多謝版主 Starman 先生的分享,可否也 email 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viviankl@hotmail.com
    Thanks indeed...

    回覆刪除
  29. 很多謝版主 Starman 先生的分享,可否也 email 購買直債的證券行/PB 資料給我嗎?
    Email: viviankl@hotmail.com
    Thanks indeed...

    回覆刪除
  30. Hi, 星兄,想請教一下Interactive Broker 算不算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投資平台?在網上看過有39年歷史,資產超過50億美元,在美國上市,但因為是美國公司所以不太認識,其實會不會有倒閉的風險?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沒倒閉風險是騙你的,但機會很低。這個是保險的細則
      Customer securities accounts at Interactive Brokers LLC are protected by the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SIPC") for a maximum coverage of $500,000 (with a cash sublimit of $250,000) and under Interactive Brokers LLC's excess SIPC policy with certain underwriters at Lloyd's of London 1 for up to an additional $30 million (with a cash sublimit of $900,000) subject to an aggregate limit of $150 million. Futures and options on futures are not covered. As with all securities firms, this coverage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failure of a broker-dealer, not against loss of market value of securities

      刪除
  31. 謝謝 Starman 兄的分享,
    可否也e-mail 一些購買直債的證券行 及 PB 的資料給我嗎?
    Email: calykc@gmail.com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覆刪除
  32. 謝謝Starman 分享,
    我本身有PB户口,但提供的直債選擇不多,可否e-mail 可購買直債的證券行及PB銀行資料給我参考。
    Email:patrickwcso@yahoo.com.hk

    回覆刪除
  33. Starman 兄,你好:
    本人剛退休,以前有公積金管理財務,如今要自行管理!經探討你的文章,實在想避免銀行推薦的年金丶債基、等計劃,息差及中間價不值。從文章得知利用PB戶口,去投資REITs、直債等回報可觀,可否提供PB銀行資料丶相關投資的介紹及留意事項,對退休人士參與這類投資選擇合適嗎?(註:持有現金約有12m)email:shwong225@gmail.com

    回覆刪除
  34. Starman兄,你好:
    謝謝你無私的分享,看你的文章實在獲益良多,也讓我更努力向財務自由的目標進發,希望財務自由後能有時間和經濟能力為家人,為社會作貢獻。
    可否也給我PB的資料作參考? 衷心感激!
    Email: chauchuimei@hotmail.com

    回覆刪除
  35. Starman兄,你好:
    謝謝你的分享,本人看到過你的文章得益不少. 但關於資產配置很頭痛,望能指點。本人剛退休,自住物業(around$12M)已供滿, 少兒兩年後出國謮書,現有$17M cash, $4M股票. 但不知從何入手. 希望能有月入息15萬作維持現有生活水平,但現在無論樓,股,債 or reit 都升咗好多,不敢入手,現在債息一般2厘,Reit一般 4厘, 好似得兩三隻仍可在現價值得買入,如果每隻買了幾白萬又好似太多,不夠分散. 我應不應該再借錢槓(Mortage or PB lending). 可恨我太遟看到你文章,如果早一點半年前,債 or Reit都很好息時買入,現在就安心得多.望能指點.可否也給我PB的資料作參考? 衷心感激!
    Email: vwong282@gmail.com

    回覆刪除
  36. 感謝Starman兄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
    可否email PB和購買直債的證券行資料給我。謝謝!
    email: fong515@yahoo.com.hk

    Ice Tang

    回覆刪除
  37. 謝謝 Starman 的無私分享,讓我們這些門外漢獲益良多。請問可否分享一下直債,私銀及證券行的資料給我嗎?謝謝!
    電郵:dolphin997531@gmail.com

    回覆刪除
  38. 謝謝 Starman 兄的分享,你的文章讓我獲益良多。
    可否也e-mail 一些購買直債的證券行資料給我?
    Email: ce_kklaa@hotmail.com
    萬分感謝!

    回覆刪除
  39. Starman兄對在下的財務之路啟發良多!現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資產的回報,請問直債,PB和証卷行的資料可以分享給我嗎?

    Email: kawaing12@gmail.com

    回覆刪除
  40. 謝謝你無私的分享。可否告知本人你使用中的私銀?謝謝。我的EMAIL是greatgreatgreat@yahoo.com

    回覆刪除
  41. Starman兄的文章很有放發性,多謝分享! 請問可否分享一下直債,私銀的資料給我嗎?謝謝!
    email: donnacausal@yahoo.com.hk

    回覆刪除
  42. Starmam 兄,你好,謝謝你無私的分享,讓我獲益良多,現在希望能進一步提升資產回報,請問可否e-mail一些購買直債,私銀的資料给我嗎?謝謝!
    email:surewin1228@gmail.com

    回覆刪除
  43. Starman 兄,你好,謝謝你無私的分享. 請問可否分享一吓直債,私銀的資料给我嗎?謝謝!

    email : surewin1628@gmail.com

    回覆刪除
  44. 謝謝 Starman 兄的分享,
    可否也e-mail 一些購買直債的證券行 及 PB 的資料給我嗎?
    Email: conanmok@gmail.com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覆刪除
  45. 追看了星兄的blog一段時間,獲益良多,最重要是在思維上有所糾正,謝謝!
    可以的話,也請給我 email 些 blog 中提及的證券行及 PB 的資料。
    謝謝!;D

    回覆刪除
  46. Starman 兄的分享,
    可否也e-mail 一些購買直債的證券行 及 PB 的資料給我嗎?
    Email: yyssho@yahoo.com .hk

    回覆刪除
  47. 非常同意starman的理念。想請教一下,現在處於股市高位,如果手上冇Reits, 還應該買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