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過程還是結果?


自小,前輩們都教導我們不要「煲無米粥」,意思是不要做沒有「結果」的事情。出來工作後,這句說話從老闆口中聽得更多,原因是做沒「結果」的事是浪費公司資源和時間,更重要的是公司白出糧給我。因此,社會上大部份人的思維都是重「結果」多於「過程」。

但其實何謂「結果」?出來創業後,漸漸地我發覺「過程」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只有視「過程」為「結果」的人,才會勇於嘗試任何可能沒有「結果」的事情,從而得到更多的「結果」;而很多人以為的「結果」其實只是「過程」。

如果一個人要鎖定有「結果」才願意去做一件事,那就會錯過了很多「過程」和機會,而這些正正就是我所追求的「結果」。

要知道機會往往都在努力嘗試的「過程」中遇到,而非在「可預期的結果」下獲得。因此,我認為「重過程」的人會比「重結果」的人遇到更多機會,從而更容易獲得真正的成功。

人的視野有限,我們所能看見的「結果」其實都只是眼前的「結果」,而非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今天的你想像不到的,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只有通過勇於嘗試,我們才有「過程」,而只有在「過程」中,我們才能遇到更多機會,從而得到更多的「結果」,最終獲得更大的成功。越有視野的人便越明白「過程」比「結果」重要的道理。

在今天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不少人都抱着攀比的心態去做事,因而只懂重視結果,忽略了過程中的得着及享受,令生活變得枯燥乏味。有人曾說︰「相對於結果的輝煌或黯淡,追求的過程更顯其意義與價值。」

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不少人都急功近利,只想一步登天,因而對於「結果」過於執著,斤斤計較;或是於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怨天怨地,卻往往忽略了過程中的得着及樂趣。眼界窄了,因而看不到過程中所遇到的新機遇,間接地為自己的成功設限。因此,當我們為「結果」拼搏的同時,也要不忘享受「過程」中的樂趣,只有將眼光放遠一點,不計較,多嘗試,才能看到更多機會,不要因社會的現實,而成為一部終日為「結果」而工作的機器。

今天的香港,我們需要更多正能量,眼前的「結果」很多時只是過程,而非真正的「結果」。如果每個人只著眼於單一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將失去一切。

9 則留言:

  1. 讚讚讚,感謝你一路分享投資心得及人生哲學,雖然我很少留言,但一直都有留意你blog,在你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事,謝謝你一直無私的分享。

    By Fai

    回覆刪除
  2. 過程是痛苦的, 所以至想快點有D結果, 當然通常已有好結果的, 又反而喜歡回味過程, 結果是痛苦的, 就想逃避過程

    by 塘人tube

    回覆刪除
  3. 謝謝,很inspiring的文章

    回覆刪除
  4. 很有啟發性的文章,感謝starman老師的分享!

    回覆刪除
  5. 我就是最強調結果那類人.....又一次受教, 謝謝starman!

    回覆刪除
  6. 兩者都不是絕對的,過份強調過程而不理後果,也是反智的表現。

    回覆刪除
  7. Very inspiring,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刪除
  8. STARMAN師兄,我是你的讀者,本身是一個股票的投資者,最近正在看你的現金流為王,在看書的同時順勢亦會到銀行及網上搜尋一些資料,期間學習債券投資時發現一樣事情,想請教下你的看法:
    背景:
    1.A銀行可向我借20年貸款120萬,利率3.15%。
    2.我在B銀行發現A銀行有發行8年期債券,孳息率6.55%。

    如果我先向A銀行借貸120萬,再在B銀行透過債券借回A銀行,初步計算首8年債息與貸息連本金還款平衡,之後12年或者可再買其餘債券或作高息股投資,發覺基本上這是接近空手奪白刃,接近0本金並在20年後取得120萬。
    然後再深入想一下,心中就有兩個疑問:
    1.為什麼同一間銀行(A銀行)會出現這種債券及借貸方式?
    2.由於此銀行規模不大,這種做法的風險在於B銀行破產後,相關的借貸及債券會以什麼順序及形式進行?會否出現債券拿不回錢,但借貸仍舊需還的風險存在?
    上面這兩個問題是我想請教,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