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見番一位舊同事,講番好多年前既野,忽然令我想起當年初踏進社會的自已,職場奮鬥的日子,開始創業時的雄心,然後是在大時代經歷下蛻變的自己。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人生可分為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是22-32歲;第二個十年是32-42歲;第三個十年42-52歲。提醒自己人生必須要及早做好規劃。(全文: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html?m=1)三年前玩過「10 years challenge」,三年後的今天,我相信當年的我如何規劃都不能預料到這段時間所發生總總…
今天的我已踏入人生第二個十年的一半,回顧過去的15年光陰,今天的體會是人生固然要做好規劃,然而很多時候,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07年畢業時,股市樓市暢旺,恆指30000點,雄心壯志要在職場創一番事業,沒想到次年就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頓時腥風血雨,當時在銀行做trainee的我親眼看著多少巨人因此而倒下。接下來,當時誰又能預測美聯儲三輪QE救市,海量印鈔,超低利率年代正式開始,我當年幸運地調整了適當的投資策略,受惠了被QE扭曲了的「新經濟模式」。
長達十年的資產價格升浪、銀紙/負債大貶值使財富大轉移,多少人因為這個升浪而身家暴漲,又有多少人因為擺脫不了傳統「恐懼負債的枷鎖」而被市場「拋甩」,最後連住都成問題,年青人上車無望,進入沒有出口的「老鼠籠」,由貧富差距產生的社會問題無日無之,最後由一個事件成為「最後一根稻草」,觸發2019年大型社會運動,社會霎時癱瘓。
當普遍投資者認為只要一方妥協,社會問題總有一日會解決的時候,說時遲那時快,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誰又會預料到2020年1月全球大爆發的COVID-19?當大家都以為像2000年沙士一樣很快會過去的時候,又誰能預料兩年後仍在爆發第五波的今天,我們仍在每天戴著口罩,每天WFH,視像上學、開會?這就是後疫情時代。後疫情時代,贏了數十年的傳統地產行業、航空旅遊業,零售業死到死完9次都仲要比人鞭屍。相反一直比人睇唔起,認為無得做的電商,唔起眼的物流業逆周期成為大贏家。
當人們都習慣了QE後十年來的「新經濟」,習慣了負債買資產,也習慣了投資內房就是高負債高回報,作為中國經濟火車頭,大到不能倒是理所當然時,誰又會預料習大大「從不俾人大到」的施政決心?教育改革、共同富裕…下刪一萬字,不多講了。
對,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但不等於無須計劃。計劃總是需要的,但計劃必須因應形勢作出調整。很多人因為形勢的變化而失敗,便否定計劃的重要,這顯然是思維上的謬誤。
正如我經常說,在革命性改變的大時代下,價值投資仍是價值投資,只是「價值」需要因應時勢重新定義,估值的方法不可能一成不變,必須要因時制宜,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果今天你仲同我講呢隻地產股市脹率(P/B)只有0.5x,等如5折買佢既資產好抵買,咁我唯有同你講聲good luck,好行,唔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