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向筆者報盈喜,表示早兩個月跟筆者開始建立的「Bonds + REITs」 投資組合,在適當運用槓桿下,兩個月以來錄十萬美元的收益,詢問筆者意見,是繼續持有還是沽出?對於這問題,筆者一如以往不會正面回答,讀者要考慮的是不同投資產品的特性,長期持有的價值及增長空間,而更重要的是繼續持有的機會成本,綜合考慮。
筆者以「Bonds + REITs」組合投資多年,作為投資者,對於近月錄得的龐大帳面收益,理論上應該是值得高興,但作為長線投資者,同時亦面對進退兩難的問題。資產價格上升,同時代表孳息下跌,繼續持有的機會成本上升。對於投資相對穩定收益的資產,投資者應考慮現時的孳息(Current Yield),而不是買入時的歷史孳息(Historical Yield),因為現時的孳息包含了再投資的機會成本。
以上這個概念對於投資債券的朋友需要特別留意,買債與買股票或REITs的策略和考慮是有分別的。債券有別於股票的地方是其保本、每日計息的特質,因此可視為進可攻退可守,當債價升有capital gain出現可考慮財色兼收,價跌時可以持有至到期賺取利息收入。 首先,買債的目的不是要炒價,而是賺取利息收入,請不要曲解原意。但有一點要留意的是,任何投資的決定,都是取決於機會成本概念。舉個簡單例子,假設你買入債價是100,買入時YTM是10%,現升至115,假設市場上現有同質的債券YTM 9%,你繼續持有舊債的機會成本已不再是9%(100為基礎的9%),而是10.35(115為基礎的9%),這比你買入該債的yield還要高,你應該要選擇換馬。 所以當你所持的債券價格上升,你繼續持有舊債的機會成本其實是比以前上升了,也就是說,不要只考慮你買入時的YTM,而需要考慮mark to market的YTM,這是你換馬其他資產所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後記補充:
基於讀者的留言問題,筆者對上述概念簡單補充一下。以上的機會成本概念是重要的,但要留意的是上述例子假設了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去應用,因此以上的概念,短期債券比REIT更明顯 (依次為債券 > REITs > 高息股),因為債券到期時價格會回歸Par (100)。對REITs及其他高息股則只能作為一個分析基礎,不能完全apply。REITs/股票本身是沒有到期日,其資產價值又會隨市場因素(如通脹、QE等)因素而改變,REITs及高息股組合的比例需要適時作出調整。
後記補充:
基於讀者的留言問題,筆者對上述概念簡單補充一下。以上的機會成本概念是重要的,但要留意的是上述例子假設了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去應用,因此以上的概念,短期債券比REIT更明顯 (依次為債券 > REITs > 高息股),因為債券到期時價格會回歸Par (100)。對REITs及其他高息股則只能作為一個分析基礎,不能完全apply。REITs/股票本身是沒有到期日,其資產價值又會隨市場因素(如通脹、QE等)因素而改變,REITs及高息股組合的比例需要適時作出調整。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