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給年輕人的話: 資本運作與資金成本的概念



Starman 你好, 

本人是80後, 也是一個窮小子。

自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了MNC工作, 工作上雖然受到上司的賞識, 自問自己還算上進, 但收入每年也是只能以10~15%的速度增長。現在我們的家庭收入只有 5萬元, 我的資產有大約50萬 (30萬股票, 10萬CASH, 10萬外幣), 我的伴侶也有資產50萬 (外幣加現金), 我們的資產大部份都是靠節儉省回來的, 沒負債, 亦沒樓, 租樓居住, 打算生小朋友。

我在想我的經歷應該是大部份80後所經歷的, 不斷轉工, 不斷增值自己(為了加薪), 考一些所謂的專業資格 (亦即所謂的投資自己), 盡量的避免任何風險 (no debt no leverage)。 朋友圈內好運的就是嫁個有錢的老公, 打政府工或父母安置一個物業或首期, 不好運的如我就是自己靠自已, 靠節儉累積財富。

看了你的 BLOG 一段時間, 發覺你比起我們一輩進取得多, 請問一下我想增加的被動收入, 你會有什麼建議? 
(因為你BLOG 內大部份是給一些專業投資者, 我想我的個案會對一班80後會很有啟發性)

以下是我想過的一些點子及自己的想法

創業 / ONLINE SHOP: 這是其中一個我最想你分享的部份 (由構思, 籌集資金, 實施, 管理等), 因為創業就要資金, 甚至要辭去現在的全職。 雖然我明白創業就是由自己掌握風險, 但當中的風險可以很高, 亦不是每個人也適合。 
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 本身是專業人士加父母親也是做生意的, 住的地方是父母的, 辭職開了一間餐廳, 兩年來沒有盈餘, 叫做打份工, 最後都係出黎打番工。但我自己上有高堂下有妻兒, 大家可承受的風險不一樣, 你會建議我創業嗎?
投資: 進行及學習中, 上年的回報不太好 - 10%, 但會繼續持現有的股票

sell content: youtube / blog / fb. 無本生利最好的方法, 可惜仲未有點子/ 內容

買樓: 未有打算, 現在樓價實在是太貴

Leverage: 其實自己除左讀書既 GRANT LOAN 外, 未試過借錢, 宜家睇緊D 稅貸, APR 大約係 2.6~2.7% 左右, 以現在自己的自由現金流及流動資產, TARGET 係借 20萬左右做 REIT 投資 (TARGET 6~7% YIELD)

謝謝你寶貴的時間及意見

80後的窮小子-雄


Starman 後記與回覆︰

對於非專業投資者,特別是初畢業的大學生及年輕人,筆者會有這樣的忠告︰在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前,不建議貿貿然作出借貸的決定。在資金氾濫的年代,借貸一點也不難,而且變得越來越普及。普通一名大學生、打工仔每天都總會收到一兩個銀行打來問是否需要私人貸款的電話,借貸過程更簡單至一個電話錄音確認就完成,貸款資金幾個工作天後便自動存入閣下指定的戶口,利率低至年利率2-3% (視乎閣下的工作及信用度),低至幾萬元,高至百萬的貸款垂手可得。

在市場資金氾濫,銀紙購買力不斷下降的大環境下,最好做的生意莫過於「資本運作」模式的業務。「資本運作」簡單來說就是錢搵錢,讓資本為你工作,為你帶來回報,「資本運作」計的數是資本的內部回報率(IRR)。資本的來源可分為自有資金、貸款資金或其他外來資金,而無論是何種資金,都有成本,稱之為資金成本(Cost of Fund "COF"),當中亦包括了自有資金的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每個人的資金成本都不一樣,因人而異,因此不同人適合做的資本運作的生意都不一樣。資本運作模式下的投資項目、業務或生意,概念基本上都離不開利差的套利,即投資項目的回報率與資金成本(化成利率)之差。舉例,「債券槓桿操作」(Bond Leveraging)和傳統的「貨幣套息交易」(Currency Carry Trade) 都是典型資本運作模式下的投資項目,前者是將企業債券抵押融資後再反覆投資債券的操作行為,後者則是借低息貨幣投資高息貨幣的套利行為。兩者的特點都是「回報率比利率(資金成本)高」,資本運作投資者不可能借高成本的錢去投資低回報的項目。

套利行為的行內專業名詞為「套戥」(Arbitrage),官方定義為在某種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在同一市場或不同市場)擁有兩個價格的情況下,以較低的價格買進,較高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低風險的收益。簡單而言,是低買高賣(buy low sell high)。以上舉的兩個例子都並非無風險套利,但套利行為一般都會有一個共通點。套利投資項目的風險部位一般歸邊鮮明,因此比較容易運用其他衍生工具(Derivatives)進行對沖(Hedging),例如購買債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去對沖違約風險 ; 購買反方向貨幣遠期合約(Currency Forward Contracts)去對沖貨幣風險等。因此,衍生工具不是對賭工具,而是一個對沖工具。

返回本篇文章的主題,「資本運作」模式在低息環境下看似是一門容易、穩陣的「生意」,然而,新畢業生及年輕人在缺乏合適的投資項目的情況下貿貿然大幅舉債,抱著「人有我有」、「借左先」的心態借入信用卡貸款或私人貸款,往往會出現問題。當一個人取得銀行貸款後,由於貸款有資金成本,在一段時間後仍然找不到合適的投資項目,自然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特別對於缺乏投資實戰經驗、心理素質較薄弱的初生之犢來說,心理壓力更大,因而難免會心急從而容易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藥石亂投。這情況很正常,莫說是初生之犢,即使專業如大型的基金,如手持太多的idle fund,亦會心急尋找資金出路,導致藥石亂投,錯誤投資於質素差的項目。人有錢就身痕,有不少人在樓市獲利套現後,本來打算靜候下一個投資機會,因為不忍看著銀紙急速貶值,最後亂投股市導致損失慘重。

因此,即使在低息的大時代下,關鍵不是你能有多快借多少錢,也不是你的資金成本有多低,更重要是你有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或目標,而要成功找到合適的投資項目所需要的是準備及計劃,不是一朝一直的。不論是做生意或是投資股票,任何投資都需要做足功課,世上沒有完全能對沖的風險,只有你不熟悉、對市場或產品缺乏足夠的認知,那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這不確定性也就是最大的風險,因為當市場有什麼問題發生時,你將會是最遲有知覺的一位。

如以上讀者所說,有一樣東西任何時間都要做,就是投資自己,自我增值,這件事絕對沒有風險,只要做好時間分配,將有限的時間投入有價值的事情上即可。投資來說,當然無本生利的生意最好,這是市場機會,但往往不容易找到,需要投放時間,慢慢去發掘,累積經驗,投放的時間也是一種投資,一種付出。年輕人雖然資金不多,但有的是時間。資金不多就不要戀棧資本運作,資本運作是錢搵錢,沒財可理又怎樣理財?這證明現在還不是你應該去實行的事情,但不代表不去準備,不去認識。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和有計劃的人,趁年輕盡快好好投資自己的時間、投資自己,也不忙尋找市場機會,儲蓄資金的同時要儲蓄「合適的投資項目」,要避免免在成功累積第一桶金後沒地方好投資,為明天的你作好準備。共勉之。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企業只是一個讓大家發揮的平台



最近依然非常忙碌,雖然公司的業務已完全上軌道,按道理應該越來越輕鬆才對,但事實剛好相反,這不代表筆者中央集權,而是因為忙於不停開拓新業務,喜歡工作的人就是不願意停下來,為的不純粹是金錢上的回報,盈利指標只是一個業務成功與否的一個量度工具(A Tool of Measurement),而一個成功的業務或項目就能為自己帶來無比的成功感和滿足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

說到公司的管治模式,筆者對公司的管治方針是「放羊式管理」,著重於各業務部門負責人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效率,而不著重開會的時間和次數。重質不重量。做生意,「人」是勝負的關鍵,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者,事實上腦袋只有一個,手亦只有一雙,即使是超人,也不可能將自己變成三頭六臂,不可能事無大小,事事落手去執行,這是不現實的。因此,「人」便成了成功的關鍵。一間公司,一塊業務,一個項目,都必須要找一個負責人全權負責跟進,該負責人稱為RO (Responsible Officer) ; 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負責跟進和協調好工作的細節、時間表、監察好項目的進度等工作 ; 項目團隊(Project Team)負責執行項目的各項工作。RO、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必須保持緊密溝通,設立好清淅而有效的匯報溝通機制,在實際工作時要work as a team with the same goal,目標一致,共同努力向目標邁進。上述RO、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都會獲分派項目公司甚至集團的股份及分紅權,只要項目達標,會再分派performance bonus shares,大家均為股東,心態自然不一樣。

筆者的角色是業務開拓者,不停在市場尋找業務機會,每次一鎖定目標,會先進行市場調研,收集足夠的數據分析,如數據正面,會即時研究如何落地執行,絕不浪費一分一秒。開拓新業務,最重要是方向是否正確,只要方向正確,其實已成功了一半,餘下的一半便取決於如何執行和後續的跟進工作,這方面便考驗管理者選人的能力了。方向正確,選對了人和團隊,根據過往經驗,成功率接近90%,接下來的10%便看市場了,而這往往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每次開拓新業務公司,筆者一開始在一段短時間內都會完全負責公司的大小事務,然後就慢慢將自己的角色淡化,準備交捧,而人選必然是現有團隊的骨幹要員,既有過往項目管理的經驗,也有向上流動的動力和對公司歸屬感,找「對」人的機率非常高。最後,筆者會完全交捧退出,用人要信任,同時要相信有系統的機制去自動管理,只要大家有共同利益,目標必然一致,成功的機率便會大大提升,然後就能抽身將自己「free」出來。

筆者公司現時的業務主要涵蓋四個主要版塊︰
1. 地產版塊︰非住宅類地產物業投資、項目投資及開發、物業管理、地產代理等,形成垂直企業鏈;
2. 策劃及管理版塊︰項目策劃及營運管理、建築工程顧問、項目投融資方案管理;
3. 海外版塊︰海外項目投資及開發、馬來西亞工程、澳洲綜合地產項目投資;
4. 貿易版塊︰大馬建材貿易、大宗商品貿易(如實金、油等)、其他貿易業務;

以上各業務版塊除大宗商品和其他貿易業務外,均以地產為核心申延至其他相關的上下游業務,互有關連,而且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以上各個版塊都有各自的RO及管理團隊,大小事務都不用筆者去操心。以目前的科技,只需一部手機,即使不在公司亦能獲得公司的各種業務數據。基本上,即使筆者外出旅遊一個月,公司已上軌道的業務也不會出任何問題。

目前發展最如火如荼的是馬來西亞工程公司,當地的機會越來越多。最近,憑著當地同事的關係,剛於上月成功取得歐洲一大品牌家電商在大馬唯一分銷商的分銷權,同時已成功取得3個樓盤合共數千個單位的訂單,毛利接近20%。2017年新山很多樓盤相繼進入落成階段,相信2017年會接到更多發展商的訂單。同時,當地主管同事亦成功與一吉隆坡的檯面製造廠達成聯營協議,年底前會將製造人造石檯面(Solid Surface)的生產線遷移至本公司的新廠房,屆時公司將能夠生產印有自己品牌的Solid Surface,乘勢一條龍承包當地發展商的所有工程及建材貿易、設計及安裝的一條龍業務。

馬來西亞公司今天的成績都是當地主管同事及團隊的功勞,主管同事是由香港派去的,雖然離鄉別井,但看見今天的成績也是值得的,而今天的成績都是他與團隊的功勞,這亦是筆者最希望達到到目標。這目標並不是「業績」,而是希望每一個版塊的主管及團隊都能利用筆者公司這一個「平台」,和該「平台」的所有資源,創造並擁有自己的生意。而筆者的角色就是打好這個「平台」的基礎,找好對的發展方向及機會,再將機會留給大家發揮。企業家的角色只是個打造這個有價值、能讓大家發揮的「平台」。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



承接上一篇文章,本篇會繼續分析特朗普提倡的基建經濟學和近日的債市現象。特朗普要爭取選票,想必要語出驚人,突圍而出。在現今世代,無論是世界各地,本土派都開始抬頭,特別是進求民主的先進國,本土主義絕對有它的市場,原因是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增長到達樽頸時,增速開始減慢,資本主義制度慢慢令市場出現兩極化,貧者越貧,富者越富,貧富差距問題開始惡化。先進國家人民一般進求民主,民主的定義就是大多數人的意願,而根據資本市場下的8:2定律,社會的財富主要分佈在兩成的富人手中,大多數人都是基層,而在他們可見的將來情況並不會改善,只會繼續惡化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本土主義將會非常有市場,大多數人不滿意現狀,都希望財富重新洗牌,推倒重來。

市場如果未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還是繼續用舊有方式去作出「理性」預測,結果往往會令市場大失所望,對結果感到非常意外,如近日發生的公投脫歐事件、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香港本土派代表之一青政當選入主立法會等,以上結果都令市場非常振驚,同時亦反映本土主義的抬頭。

特朗普的本土主義能夠有市場,是因為市場大多數人都不滿意現狀,希望新政府能帶給他們一些「轉變」。過去7年間,美國一直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開印鈔機,令全世界資產價格暴漲,但真正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沒有多少,經濟復甦進度緩慢,基層市場生活沒多大的改善。特朗普不愧為一名精明的商人,他找對了市場,為了給市民一個「轉變」的願景,說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開除聯儲局主席耶倫 (儘管總統只有提名權,而沒有絕對的權力委任誰人當主席),然後大搞國家基建 (儘管國庫空虛,財赤嚴重)。其實就是想告訴大眾市民,他上任後會減少多年來一直依賴的貨幣政策 (Monetary Policy),同時會積極提倡擴張性財政政策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給選民一個「轉變」的願景。

承上一篇文章,特朗普上場後要大搞國家基建,搞國家基建需要資金,而美國財赤問題嚴重,因此簡單一個問題,錢從何來?一般而言,政府要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推動經濟,提升國家的GDP,降低失業率,不外乎增加政府財政開支 (Government Expenditure),但共和黨絕對不會同意赤字再增加,在稅不能加 、財赤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如何填補這個財政缺口?一般人可能沒留意,讓筆者為他解釋一下吧。特朗普背後經濟顧問團隊的算盤是這樣的,大搞國家基建的資金不會在美國政府的口袋中取出一分一毫,而全部均由私人企業去承擔。問題來了,私人企業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他們又為何願意投錢幫政府搞基建?答案是政府首先會將基建項目的經營權授予投資企業,另外會再通過減免相等於投資額的稅收作為補償予這班願意出手相助的私人企業。另一個問題又來了,這個稅收減免補償的資金缺口不又是最終會令政府財政收入下降嗎?在財赤不能再增添的情況下,錢又從何而來?邏輯是這樣的,特朗普透過私人企業去投資國家基建,這必然會增加市場就業,從而令失業率下降,經濟改善的同時,稅收自然會增加,而增加的稅收部份就可以填補稅收減免補償的資金缺口。這稱之為「稅收折中」(Revenue Neutral)。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很盡,計劃得非常理想,而且相當動聽。然而,這個算盤真的打得響嗎?老實說,筆者對此相當有保留,白一點說,個人認為這極其量是一種爭取選票、政治本錢的一種說法,當然,大眾市場亦未必會明白,同時也會感到很受樂。簡單而言,這就是美國版的一帶一路,但特朗普的計劃更空洞,至今仍只是天馬行空,單靠美國本土私人企業的參與支持,難度相當高。最後,可能只能再次大規模發行美國國債,這可能亦部份解釋了為何最近市場大幅沽售美債的情況,十年期美債孶息率數個月內已由1.6%升至目前的2.4%。按此邏輯,美聯儲大幅加息並不可行,因為加息會令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從而令財赤問題更嚴重,儘管能夠勉強加數次,到最後可能都需要減回頭。而為了穩定債市,美聯儲很可能到最後會再次開動印鈔機在市場大手買入美債,美債價格回穩,美債孶息率再次回落,如果這次新增的貨幣供應真的能夠流入國家基建,將有效降低失業率,改善經濟。然而,GDP增長速度增加,將會迎來通貨膨脹的問題,為了保持低通脹環境,美聯儲到時可能有需要調升利率去控制通脹,但請大家不要忘記,通脹增溫是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出現,同時亦表示GDP的增速永遠比加息快。按此邏輯,加息永遠滯後於經濟增長或通脹,加息又何懼之有?

後話:

既然市場經常出錯,大家等著機會的來臨吧,應該不用等太久。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