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空手入白刃的地產項目
話說數個月前,筆者在荔枝角路經一處,發覺原本是美心餐廳一直租用的工業大廈地廠圍上了街板,連忙就問身邊的地產經紀同事,美心遷走了嗎?同事說是的,由於美心正進行品牌提升(現稱美心MX),網點選址首選商場,工廈地廠租金雖平宜,惟工廈食堂牌限制食肆對外不可掛上招牌,故美心最終放棄此工廈地廠,轉移到大商場去。筆者立時精神為之一振,原因是筆者一直心儀該工廈地廠,按筆者對荔枝角的了解,該地廠位置堪稱全荔枝角最具商業價值的工廈地廠。地廠的位置位於青山道與大南西街交界,十字路口,人流極盛,十字口有紅綠燈位,人流匯聚於此,且該位置距地鐵站僅1-2分鐘步程,地理位置相當優越,是不可多得具高可塑性的工廈地廠。
得悉美心遷走的消息,連忙命地產同事不要對外宣揚,同時讓同事立即聯繫業主,剛好業主也在荔枝角辦公室,筆者急不及待直接上其辦公室與業主即時見面。由於同事認識該位業主,事前也先向筆者簡介了一下業主的背景,原來業主本身是一名會計師,會計師的特性是數口精,但計的一般都是死數,也聞說業主知道美心要遷走,曾嘗試調低租金挽留但不果,由此可知業主的心思,並嘗試根據其人物性格代入其角色,業主想必是在想物業若空置一個月就是廿幾萬,每一天都是金錢,相當肉痛。
一向隨身帶備支票的筆者當然早有準備,一見面二話不說單刀直入說條件,每月23萬租15年(比美心原來的租金還高,美心之前的租約是12年),隨即準備好支票。業主一聽到說15年太長了,不可能﹗ 筆者為不讓其有太多時間考慮,速戰速決,立即開另一張支票遞向他︰「24萬/月,10年約。」業主聽到後,表情開始有點兒軟化,仍搖搖頭說十年太長了,但一邊搖頭卻一邊伸手接過支票,明顯是難抵金錢的誘惑,支票是三按一上(按金加上期)合共96萬,準備充足的經紀同事早已在旁準備好臨時合約,時即簽署成交。就這樣,這一宗十年租約的deal僅用了20分鐘便完成了。一步出大門口,落到樓下,同事即時問我為何我這麼有信心,大拿拿廿幾萬一個月,你不用先回公司計計數?我說不用,我心裡有數。
青山道與大南西街交界人流極旺,原來的美心餐廳佔地約8000呎,包括了座位及廚房,但門口僅在青山道的一小角,其他對外全部密封。筆者一直認為若果能夠將青山道一排的非結構牆身全部打開,將之變成數個小街鋪,其價值和租值定必能大大提升,而將工廈地廠改為街鋪只需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豁免書(Short-term Waiver)即可,每月僅需按改變用途單位的floor area補回差價費用,然而工廈變成零售街鋪的價值提升,以建築面積計算遠比只按floor area補價的費用高,從而能做到強化資產(Asset Enhancement) --> 提升租值(Yield Enhancement)的效果。
不足兩個月,筆者分間的6間街鋪已全部租出,每月淨租金已超過30萬,已完全覆蓋每月24萬的租金支出,同時後面的三個食肆鋪位是淨賺的了,這段時間已不乏多間大型連鎖品牌食肆有興趣,如翠X、大XX、吉XX等,預計租金25-30萬。該地廠項目的總租金收入預計約60萬,短時間內已翻了1.5倍,每月淨現金流收益可達36萬。
該地廠項目的投資成本主要為改建的工程費用約150萬,費用當然也不是一次過支付。對於現金流為王的筆者計數也是算得很盡的,由於項目分間後的租金水平比原先的租金水平上升了1.5倍,筆者所收的按金也就上升了1.5倍,以3按1上計算,筆者合共能收回240萬按金及上期,扣除筆者支付予大業主的96萬按金及上期,正現金流為144萬,足夠支付工程費用所需。因此,本項目近乎空手入白刃。
對於該項目淨賺回來的4000呎食肆鋪位,筆者本來大可直接租出收租,但多日來反覆考慮,反正該食肆面積是淨賺回來的,筆者希望可以自己搞一個food court。荔枝角本身食肆供應極度稀缺,荔枝角是一個即將變天的一個商業區,加上項目本身的位置好,因此筆者希望藉此機會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food court品牌,以匯聚一班品牌食肆,以作為日後強化資產的一種利器/工具。當擁有自己的品牌,就等同擁有一強化資產的利器,可應用至不同的地產項目,有助日後收購其他地廠/物業/鋪位後能主動提升其租值,做到強化資產(Asset Enhancement) --> 提升租值(Yield Enhancement),然後是估值(Valuation)的提升,最後是資產價格的體現。
可參考前文 - 「現金流為王」的極緻 - 資本化與證券化 (一)。
「假如你自己本身是一個品牌零售商,有吸引人流的能力,你便能將一個人流不多的死鋪帶旺,如果鋪位是自己的,便能成功做到Asset Enhancement。更甚的,如果你們是一班「品牌新派飲食聯盟」,將一條人流不多的街鋪帶旺,將租金(Yield) 提升,便能成功推升鋪位的估值。估值高了,銀行融資能夠將資產的增值部份(unrealized profit)具現化為現金流/新資本,再投資買入其他資產,然後重複上述動作。這是筆者經常說的「產融結合」概念。」
強化資產-->強化現金流(租值)-->提升資本化估值-->產融結合-->現金流再投資。
故事尚未完結,假設筆者每月淨差租的收入為36萬,一年為432萬,10年為4,320萬。按現時的二房東運作,要收到這4,320萬需十年的時間。簽下租約後,筆者曾問過業主有沒有興趣出售物業,當時業主說到價可考慮,開價1億以上才考慮。明顯地,此開價是按我與他之間租約的租金水平而釐定,每月租24萬,一年租金288萬,以3% 左右cap rate計算,資本化估值大約1億。然而,現在筆者將項目的租值提升至每月60萬,物業的估值以相同的cap rate計算,資本化估值便上升了1.5倍,約2.4億。儘管保守地以較高的cap rate去做估值,相信估值仍能在2億以上的水平,若能以1億買下項目,帳面仍能賺一倍以上,這才是筆者最想做到的。由於估值主要是基於物業租值以資本化率推算,只要能提升租值,便能提升物業估值及價格,當估值提升,除了出售資產,亦能透過再融資將帳面的資本增值部份釋放,轉化為現金流再投資。
當然,當業主知道項目最終能租到這個租金水平時,當然又不願意出售了,然而業主亦被我的租約鎖死了十年,除了出售物業給我,我們也能合作出售,然後將資產增值部份作利潤分成。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