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防守」才是最強的「進攻」


早前出席了一些與讀者交流的活動,包括書展的簽書會 (明明是簽書會,最後變成了分享會,老毛病,一講投資就講過不停,一講便是兩個小時) 和出版社舉辦的高桌晚宴,這類高桌晚宴一般都是由出版社為如曾淵滄博士、中環巴菲特譚新強等著名投資高手舉辦,筆者既非名人又不是股神,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小投資者/作者,竟有幸獲邀出席晚宴作分享,實在是過癮兼榮幸。出席的讀者水平都頗高,大家都是有識之士,又是專業投資者,有些是資深的地產投資者,有些是任職股票投資者,有些在金融機構遺產及信託部門任職律師,有些則是大企業高層,大家來自不同界別,而又對投資充滿熱誠和興趣,這種交流可遇不可求。

不論是簽書會、分享會或是晚宴,都有參與的讀者問我的投資組合是否只是我博客內經常提及的REITs、債券和房地產項目。我笑著回答,當然不是。事實上,筆者在博客內提及得較多的「REITs+Bond」組合只是其中一個主要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永續投資引擎」。這個引擎無需要入電油,靠的是生生不息的投資現金流為引擎注入能量。現金流收入是產物,現金流再投資時是資本,資本投資能持續產生現金流的資產,令這個投資引擎得以自給自足,永續發動。

我在博客中、在書中有不少篇幅在提及「REITs+Bond」組合,又解釋該組合背後的rationale,因為我認為我的「REITs+Bond」組合是一個值得讓大家參考的投資模式,因為當中涉及的投資理念我個人認為有一定的啟發性,包括不同投資產品的優劣互補、槓桿的使用、再投資的力量、資產累積後去自然去槓桿等等。但這不等於我的投資世界裡就只有「REITs+Bond」組合,REITs和Bond也不可能沒有其他可能性和替代品。沒有一種投資組合/方式是永久必勝,牢不可破,大家不應該去神化任何一種投資模式/策略,而應該融會貫通,因時制宜,這才是令投資者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唯一方法。

正如較早前的一篇文章提及過,筆者認為「REITs+Bond」組合回報率正在不斷下降,投資者應該要因應市場的變化,從而去判斷/調節自己的要求回報率(required rate of return)。不去做這種調節,以換入其他同類更高收益的債券或通過加大槓桿谷大回報率去維持組合原本的回報率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說穿了就是以風險來換取回報。這是為何筆者在較早前的一篇章曾提及自己已於去年開始不斷減持槓桿債券的部份,換入更多如領展和其他優質的房託基金。

大家不要忘記初衷,投資是長途賽,比賽當然需要有一個清淅的目標,如前文所講(見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作為投資者,大家的目標應該是去累積資產,累積值得長遠去累積的資產項目。投資債券的心態必須是持有至到期,中間定期收息,到期取回本金。槓桿只是將回報適當地放大,將傳統大家認為過於保守的債券投資作出適當的調節,記著這個調節是將回報和風險同時放大,不同的投資者應作出相應的調節。因此,不少讀者問我到底應該用多少槓桿,這個問題我答不了,投資者應該要問自己,只有投資者自己才最清楚問題的答案。

債券加槓桿的好處是能即時產生高現金流回報,債券每天計息,時間便是金錢,惟其最大的缺點是回報並沒有任何增長,長遠欠缺對抗通脹的能力,因此債券並不是最終的目標,也並非投資者值得長遠去累積的資產項目。如果現金流是子彈,槓桿債券就是一把槍,「值得累積的資產項目」例如REITs等能與經濟同步增長、水漲船高的資產項目才是大家的最終目標。因此,前文也就解釋了為何槓桿只是累積資產過程中的一種輔助工具,資產逐漸增加的同時,自然去槓桿才是目的

有些人會認為︰「那你的投資策略豈不是非常保守?年輕人只以收息、慢慢累積資產為目標實在太消極。」

投資當然需要有攻有守,但在談進攻之前,請先學會防守,因為大部份的投資時間裡,多數的時間都是在防守,而進攻從來只會選擇在把握最大的時候才全力出擊,這種機會一生人總會遇上數次,大家不用心急,機會總會來臨,最怕的只是當真正的機會來臨時,由於你平日已在進攻,已沒有足夠的彈藥重搥出撃,最後只能眼白白看著機會離你而去。

筆者這個想法根深柢固,因為筆者深信真正最佳、最安全的賺錢時機應該是在市場恐慌時的跌市時間,而並非風和日麗的時間。投資者應該將關注點放在研究如何在風和日麗的時間養兵,同時累積和保存實力,在「恐慌時間」進取(見投資心法篇︰「貪心」與「知足」的藝術)。

正如較早前我的一個報章訪問,記者問及我的第一桶金,我提及08年金融海嘯時市場遍地屍骸,當時我大手買入多隻優質股份,當中最大手吸納的就是九倉(0004.hk),當時市價僅十多元,心想九倉持有Times Square、海港城等地標性資產,大折讓平賣,機會可一不可再。在金融海嘯的環境下,要買就買最靚最優質的資產,甚麼都不用理會,只需望著市脹率(P-book)買野,像是759阿信屋做大減價,大折讓掃貨,過癮非常。其實當時市場上還有很多distressed assets,若當年我有現在的實力,相信將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產。

當知道何時才是最佳、最低風險的進攻時機,大家便不會認為在風和日麗下養兵收息是保守了。相反,平日的「保守」正是為日後「大舉進攻」作了最好的準備。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37 則留言:

  1. 我好欣賞你的才華,見識和遠見。我認為你的財務學識,投行工作經驗,深思熟慮的習慣和好奇心是你屢戰屢勝的關鍵。但我好奇問你有無輸過呢?難度你每次都咁有信心,如你判斷般發展嗎?我估你每作投資前都費盡功夫,做足功課,衡量過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和相應對策,但難保事情總有意料之外的發展。如你所講,槓桿是可以擴大回報,同時會擴大風險。作從未嘗試過的投資,你是抱着甚麼心態呢?我最想知道在你投資未知的領域時,你的膽量是如何練成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欣賞﹗ 回答你的問題,坦白說,投資又怎可能沒有輸過呢?慶幸的是,我輸得最多的時間是在我初出茅廬,資本不多的時候。人總要面對失敗,總會面對錯折,關鍵是面對問題時你是否能冷靜地以最成熟的方法去解決。人如果到中年還未遇過失敗,這個人尚且未算成功,只有從失敗中走出來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當然是賺到金錢回報,失敗雖輸了金錢,但賺到的經驗和心態的成長更寶貴,因此年輕時的失敗是最值得高興。

      作從未嘗試過的投資,抱著的心態是back to basic地去計數,計算最壞的情況下最多會輸多少?怎樣去解決潛在會發生的問題。未想upside先想downside,最後才用力拍板去執行。

      刪除
    2. 當你計算到最壞的情況後,又想到應如何解決,執行又何懼之有?

      刪除
  2. 第一次留言,多多指教
    小弟亦有幸讀過Starman既現金流為王一書,實在獲益良多
    非常同意在風和日麗既時候應該持盈保泰
    正如巴菲特說那個打棒球的比喻,球不落在好球區就一直不揮捧
    當你有足夠耐性,你終會等到一個速度慢,線路又夠直既球
    那個時候就看準機會,全力揮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匯成何兄,說得非常到肉,非常同意,投資能有這種思維,成功是遲早的事。

      刪除
  3. Starman,

    早晨! 學到好多嘢, 只能說句附議!

    Edmund

    回覆刪除
  4. 「08年金融海嘯時市場遍地屍骸,當時我大手買入多隻優質股份,當中最大手吸納的就是九倉(0004.hk),當時市價僅十多元,心想九倉持有Time Square、海港城等地標性資產,大折讓平賣,機會可一不可再。在金融海嘯的環境下,要買就買最靚最優質的資產,甚麼都不用理會,只需望著市脹率(P-book)買野」

    這些機會,單看文字,已感興奮!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想回來,當時掃貨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當時是第一次最大手投資,想來想去,最壞的情況就是香港崩潰了,但若然香港安然無恙,以大折讓買入地標性資產,確是難得的機會。

      刪除
    2. 機會總是伴隨風險,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些運氣,回頭看starman兄的那些投資都很成功!

      刪除
  5. 多謝Starman兄分享,強呀。另外,天窗這家出版社亦很是厲害。

    九倉分拆優質資產作REITS,值得留意,但當然要看看價格如何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拆的目的事實上就是證券化旗下資產,讓資產的價值(包括將來的潛在價值)完全釋放,投資者買入時最關鍵就要看清楚估值。

      刪除
  6. “「REITs+Bond」組合回報率正在不斷下降”

    現時不少環球資產的valuation都偏高,散户實不應為買而買。太急住為資金找出路/收息,海嘯時可能會走避不及,身上亦少了cash reserves再入平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Cherry﹗ 是的,投資最忌就是心急,資金當然需要出路,但正如我經常說,投資是長途賽,大家都有足夠時間去看清楚選擇,做好資產配置佈局,不用急在一時。

      刪除
  7. 這篇清楚表達starman兄 為何買債券,為何槓桿,為何買reits,不同時間代入不同資產或調節比例,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
  8. 正是為何巴郡現時的現金水平屢創新高。
    謝謝Starman兄之提醒。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的﹗ 投資要審時度世,未看清就按兵不動,切忌心急藥石亂投。

      刪除
  9. 「值得累積的資產項目」例如REITs等能與經濟同步增長、水漲船高的資產項目才是大家的最終目標 ~ 資本(長遠永遠升值) vs 現金(長遠永遠貶值 ) 而希望作為富人既我地 目標係不斷累積前者 而唔係為左賺微少的現金差價而賣出前者 ~ 投資是為了「賺資產」而非「賺錢」....呢種富人思維實在給小弟帶來思想上的衝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我一向認為正確的思維對投資十分重要,五花八門的技巧只是招式,沒有心法配合也是沒有用的。

      刪除
  10. 識睇一定睇留言,「未想upside先想downside,最後才用力拍板去執行。」

    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回覆刪除
  11. 謝謝分享~~~~
    眼見HIGH YIELD BOND 都唔係好HIGH YIELD, 已無咩買得落手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大家要小心,切勿不自覺墜入「以風險換取回報」的陷阱。

      刪除
  12. 現在mpf 一些平穏增長的基金,通常包含一定成份的債券,其實佢既風險係咪比純股票基金更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視乎基金所投資的債券類別、評級、到期日等等,難一概而論。

      刪除
  13. 過去好像老是與Starman兄抬槓,着實抱歉。最近兄這兩個post,與兄想法可謂不謀而合。十分認同。股災也該差不多要來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Shiva﹗交流時存在不同的觀點十分正常,大家也可藉此反思一下自己的觀點,互相衝擊一下,是件非常好的事。學術交流著重求同存異,這樣才能有新思維。

      刪除
    2. 港股現值搏率唔高,我會揸住債券收息再等機會入荀嘢 :)

      刪除
  14. 英國的威靈頓公爵,一生打過60場戰役,很多時是進攻,但主要戰術是穩守然後進攻,穩守讓敵人虛耗兵力,到最後便全力出擊,一舉打敗敵方。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英國與聯軍死守到近黃昏,拿破侖的騎兵已被殲滅,到最後用近衛軍衝上山坡,怎料樹林衝出一早藏身的萬多英軍,與法軍肉搏,殺退法軍。那時,迷路的普魯士兵趕到,法軍筋疲力盡,全被殲滅。這證明防守便是好的進攻,如您每年有不少的被動性收入,又準備足夠糧草,到股市低迷、冇人要時,便可大舉出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Daniel兄舉的例子,打仗與投資確實有異曲同工之處。穩固的防守是進攻的前題,一般散戶投資者大多只會想upside,因此直接進攻; 如果大家先想downside, 就會明白為何好的防守才是強的進攻。

      刪除
  15. Starman 你好,一直有睇你個blog,獲益良多。
    另外,可否多講講你如何去evaluate 整個環球經濟/地區經濟?
    以及如何尋找和估值資產,以肯定該為良好既投資資產? 如果問題太廣泛,可否舉一個你既例子作參考?
    Jeremy

    回覆刪除
  16. 最近開始睇你個blog,我發現你講啲嘢係同我一直諗嘅好似,當然你已經高我100班啦!但係方向好似,尤其是呢篇,而家買保守嘅債券收息係為咗將來有機會執平嘢嗰陣時,大舉進攻,我呢個道理講咗好耐都冇朋友理我。 我啲朋友到而家都喺度狂入啲股票,已經三萬點, 點解唔等平嗰陣時先狂掃呢?

    回覆刪除
  17. 謝謝你的分享,除了撰寫文章,叫人喺依個逆境嘅時間保留彈藥做好準備,還花心機解答讀者問題!我同你同樣生於80後,一直為吃一口飯,勞碌10幾年,能夠看到你的著作,令我恍然大悟!

    回覆刪除
  18. 看会Starman的久文章

    不小心发觉九龍倉集團0004,回到了08/09时代的价钱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