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香港 機會窗口已關閉?




近日少了更新本blog,除了公司到了一個發展的關鍵時刻外,更令筆者難以抽身的是一星期前家中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心情興奮之餘也忙個不停,值得高興的是大女知道自己當了大家姐,一夜之間也變得成熟起來,主動地擔當一起照顧BB的角色,作為父母,看到這一幕,很是感動。

言歸正傳,筆者近日讀到內地一篇瘋傳的文章,內容大意是講述「香港這座城市所有的機會窗口已機乎關閉」,當中主要原因是香港人不懂搞實業,只會搞金融、地產;不懂創造,只會埋首的工作;香港能吸納數萬億的資本,但沒好好運用,大部份只去了炒炒賣賣;沒有實體經濟,因而沒能有效消化海量的資金,因此錢多了就通脹,直接將樓價推向頂,封死了後續一切創造價值的空間;稅率低,但對生活、營商沒有幫助,因為土地財政本身就是一種課稅。

以上幾點說得好,值得香港人反思。但難道香港就已經沒有任何機會窗口了嗎?筆者對此不以為然,香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優勢,至少筆者仍然看到市場有很多很多機會。儘管中央已在國家發展的規劃上部署好,讓數個一線城市作試點,一步步意圖將香港的優勢及功能複製,筆者仍然仍為儘管硬件(「政策」)到位,軟件(「人民的素質、法制等)遠遠未到國際水平,想要走出去,與國際接軌尚有一條很漫長的路要走。舉例,內地去年的滬港通、開放融資融劵等金融改革,市民瘋狂炒股,場外配資,引致市場出現過度槓桿,散戶數量大得誇張,市場「散戶因素」的不確定性自然極高,最後市場泡沫要爆,去槓桿發生,過程相當痛苦,中央迫於無奈入市干預,不惜嚴禁市場沽空,命令國企(「國家隊」)入市,出現球證也落場踢的局面,嚇得不少外資落荒而逃。今年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樓價急升,單月升幅達50%,市場出現首付貸,100%融資,自己人賣給自己人,為的是套取銀行資金的情況極為嚴重,情況尤如去年的場外配資,市場出現過度槓桿,難道這些都不是泡沫?筆者夠擔說這是瘋狂的泡沫,在香港這個成熟、經歷過多次地產、金融風暴的地方是不會發生,而市民的經驗、素質以及成熟的政策是內地不能比擬的。香港,在這方面較內地成熟得多,仍然具有優勢,但優勢能夠持續多久,不知道。香港人要有危機感,不進則退。

文中所指出不少的問題,其實不只香港,大部份已發展國家去到一個樽頸都會面對同一個問題。人的工資、租金等成本上脹,使傳統產業開始面臨經營困難。而香港既不是一個國家,只是一個城市,內需規模不足以支撐經濟,香港是知識、外向型經濟,核心產業集中於地產、金融及服務業,產業單一從來是香港的問題,但香港人必須接受香港只是一個功能城市(functional city),而不是一個國家規模,必須面對的是,香港只能以functional city 的層面去規劃發展,以國家的層面去規劃的話,將會一事無成。其實香港的營商環境不錯,無論在人才、稅率、國際聲譽、自由度都有優勢,只是金融海嘯後,美國多次的量寬帶起了世界貨幣政策經濟的新玩法,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加上聯匯的牽制,面對著市場的大起大跌,香港只能隨著波浪跟隨。與此同時,互聯網世代的來臨,世界在出現鉅變,當香港人尚未了解新經濟模式的新玩法,而大家只為著置業、政治而極度憂慮的時間,多年來留守在傳統產業的香港人(金融、地產和服務業),思想明顯還未能完全未跟得上新世代在互聯網影響下的步伐。然而,世界是不會停下來,世界在轉變,這世代,無論在美國、台灣、內地都在向互聯網+的方向發展各類型的產業,不論香港以前在傳統產業上有多大的優勢,都要面對現實轉型。香港人在過去數十年很成功,大家也習慣了這種成功的模式,要改變可能不是一時三刻能夠接受得了。

互聯網是一個世界性的即時資訊平台,是現今新世代不能缺少的工具,從商業的角度,所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都是「互聯網+傳統商業」的模型。所謂互聯網+,就是意味著互聯網將能改變任何產業,任何傳產業的發展方向都會加入互聯網概念,互聯網加上任何產業都有增長的力量。互聯網 + 金融 = Fintech;互聯網 + 貸款 = P2P;互聯網 + 跨境貿易 = 跨境電商。1.0時代是互聯網+信息,2.0時代是互聯網+交易,3.0時代是互聯網+綜合服務。1.0時代已經過去,2.0時代已經開始了好一段時間,目前正由2.0演變去3.0時代,3.0時代已開始來臨。傳統產業要不被淘汰就要跟得上時代的轉變。

香港問題是專業人士太多,創業者少。這是香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亦是每個已發展國家總會面對的問題;一方面,是教育文化及制度的問題,香港教育著重死記硬背,所謂的教育精英制、「知識改變命運」概念根深柢固,中產家長們都著重「嬴在起跑線」;當知識沒能改變命運,同時社會貧富差距拉闊,市場游戲規則改變,香港人開始感到氣餒,加上政黨及相關利益團體、傳媒的影響,年青人價值觀開始改變,部份更變得仇富、反智。當不少人都在認為「一帶一路」是笑話(當然689政府都有相當的責任),筆者看到的卻是極大的市場機會,並已積極研究準備發展馬來西亞市場。香港的步伐,在海嘯後幾年,毫無疑問已經比其他競爭對手走慢了很多,再不急起直追的話,十年後,可能真的如上文中所說,香港的機會窗口已完全關閉。

專業人士太多,創業者少, 傳統中產(專業人士)待遇比以前差了,傳統產業優勢在沒落。香港,在傳統產業優勢漸失的大環境下,只有大集團/大品牌才能迄立不倒,小市民創業走去搞零售、開酒樓必然會輸錢收場。在內地二三線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城市,儘管做的是傳統產業仍是有機會,可見在不同的環境下做同樣的事會有不同的結果。香港人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大環境轉變了,按傳統的方法走,失敗是必然,不應怪香港機會不多,要知道香港的國際人才資源、稅制和成熟的法制有多大的優勢,怎樣利用這種成熟的資源優勢走一條該走的路(創意產業、科技產業)才是關鍵。

以上不一定是事實,但值得大家反思。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54 則留言:

  1. 恭喜Starman兄添丁。
    此文一覽全局、高屋建瓴,佳作也。
    香港最大的問題是回歸前香港是世界的香港,董曾年代因有求大陸變成中國香港,689執政開始再向香港人的香港轉變,伴隨眼界的窄化就是眼光的短視,從政客到市民所想的,都只是怎樣將當前的資源瓜分多幾個百分點,而不去想如何開拓資源整大個餅。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池裡漁兄﹗
      池兄形容得好「從政客到市民所想的,都只是怎樣將當前的資源瓜分多幾個百分點,而不去想如何開拓資源整大個餅」,正是問題核心所在。

      刪除
  2. 謝謝Starman兄的好分享!恭喜你及太太添丁=)

    港人要居安思危,才能把握未來的挑戰及機遇呢。排斥與偏見,只會阻礙進步。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Cherry﹗
      別人說的不一定是對,但也不要沒殺了它的參考價值。

      刪除
  3. 好文一篇,有宏觀世界思想,也有關注香港的微觀看法.

    香港天生環境(不是國家,只是一個城市)的確有所限制. 在internet of things 的新世界性,由於香港人口不夠大,也阻礙了發展科技產業的步伐. 可能是我天真,但我認為經濟調整期,(如無意外,未來5年也是),通常是創業者的天地,(人工調整,租金調整,給創業者發展空間), 樂觀預期有人會利用你所說的香港優勢開創新天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要發展互聯網+的新產業, 一開始便要定位世界性的市場. 創業者需要有更宏觀思維, 但可能受教育制度或香港政治環境影響, 有宏觀的年輕人似乎比從前少.

      刪除
    2. 同意。香港的核心價值是自由和法治,但某些法制/條例未能與時並進,如證監對「非法集資」的定義含糊,美國盛行的crowdfunding、內地的「眾籌」等在香港亦受嚴格的法制和條例所規管而難以實行,令民間資金難以投入實體經濟,大集團/大地產商得以繼續壟斷。

      刪除
  4. 恭喜 Starman 事業家庭也更上一層樓!

    作為一位中產專業人士的確深感香港專業人士的待遇差了,傳統行業在沒落。自己已做好40歲前被裁員的覺悟,所以現在不敢怠慢一面儲蓄資產另一方面裝備自己求變轉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Taylor兄!
      人總要時刻有危機感,並積極裝備好自己,同時不忘擴闊自己的收入來源。

      刪除
  5. 恭喜Starman兄及代問候嫂夫人。祝福BB快高長大,身體健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山兄!看著自己的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就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

      刪除
  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7. 恭喜 starman 兄添丁,hope ur sleepless night end soon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 謝謝Ivan兄!這段時間會很快過去。

      刪除
  8. 恭喜Starman兄!同意香港人需要團結、繼續努力。香港仍勝在比較自由,金融體制成熟,不會出現「熔斷」那荒謬的事。在國內做生意可經常要拍馬屁拉關係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富足先生!香港始終是國際性、成熟健全的市場,內地要發展去到香港的水平原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刪除
  9. 我城民眾的知識水平其實唔係想像中咁高,以往經濟表現理想只靠嚴格的監管,以保護投資者之名,綁住大家雙手唔俾你亂來而已(由正逹到雷曼再到leverage and inverse ETF的進程就知)。如果我城好似強國一様咁「鼓勵創意」,只怕一様會「一放就亂」,到時又出現滿街苦主,政治領袖出來控訴港共政權如何不義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香港人的經驗、教育及知識水平,筆者不認為會像內地「一放就亂」,始終筆者認為內地太大,人太多,很多二三四線城市還處民智未開階段。
      香港的問題是,所謂的監管機構太官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觀念太根深柢固,連怎樣去研究修訂及落實「共同投資」相關條例的動力也沒有,以致原地踏步,不能與時並進。

      刪除
  10. 恭喜 starman 兄再添丁
    STARMAN講得好、的確香港政府從政客到市民所想的,都只是怎樣將當前的資源瓜分多幾個百分點,而不去想如何開拓資源整大個餅
    空有大儲備都從上官員只是會做大白像工程或.到下的政客只會談怎樣派多些資源給人民, 那極化的行為容不下中間派,也因此只會做救火行為,一點長遠的科研,多源化行業的補貼建設也沒有(如急不及待的垃圾分類環保項目都只是空談、擴大了垃圾堆田區後又不再加力推行)~~~自老董時講的中藥港、數碼港變成地產項品的大地主分地等行為~~~
    的確創業空間仍是有的、小弟仍希望多點中間派行業、如像真正想幫老人提高回收價、做買賣環保紙箱的社企等~~~那會對社會產生多點溫暖和形聚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飛鳥兄﹗
      是的。政府對支持創業所做的確實不多,所謂的創業基金審批極嚴謹,就像銀行批貸款一樣評審項目的信貸風險一樣,要知道創業年輕人工作經驗不多屬正常,創新的東西總會有行業風險。外國的公營創業基金關注的是管理層的質素、idea,而不是單單評審項目本身的風險。香港的相關部門太官僚,凡事都怕風險、怕咩獲,不批就沒有獲,支持年輕人創業才是重中之中,那些大白象工程超支都幾千億,撥少少budget算得幾多?

      刪除
  11. 寫了段讀後感想給BLOGGER刪了、請找回~~~

    回覆刪除
    回覆
    1. BLOGGER這個自動刪新工能、對於想寫較長感想的本人實在覺得很煩~~~

      刪除
    2. 是的,有沒有辨法取消的?

      刪除
    3. 恭喜Starman兄,責任也重大了,努力!
      不只香港,該資訊高度流通,全世界不論香港或其他國家的機會窗口仍然存在,只是收細了及不停移位,眼光獨到及反應快捷者仍能掌握及通過,不是擦鞋,工厦可賺錢人人知,但不是人人能辦到,starman兄的工厦project不是一個例子嗎?

      刪除
    4. Link仔, 謝謝您﹗
      市場機會是有的,香港是一個賺錢機會多的地方,但市場轉變很快。香港市場很有效率,有商業價值的點子就能賺錢。

      刪除
  12. 恭喜Starman兄!祝家人身體健康,寶寶快高長大。

    回覆刪除
  13. 這文章令我重新思考產業。
    集中,多元?地產是否產業,怎定義。
    很有意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產業(Industry)的定義有很多。
      1976 Kotler: 產業是由一群提供類似且可相互代替的產品或服務之公司所組成的。
      1979 William G. Shepherd: 產業就是市場,即供給和需求雙方,在從事買賣交易某種產行為的團體
      1985 Porter: 產業就是一群生產相同、或類似的產品,而且具有高度替代性產品,來銷售給顧客的廠商。
      1988 吳思華: 產業通常指從事製造的行業,也就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獨立部門單位,而且是以場所為單位以作為行業分類的基礎。
      1991 林建山: 依需求面而言:一群生產具有相互密切競爭關係的企業群。若依供給面而言:凡是採用類似生產技術之廠商群。
      1994 余朝權: 產業是指正在從事類似經營活動的一群企業總稱。

      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刪除
  14. 恭喜Starman兄家庭再添新成員.

    今天在香港培育下一代的責任和代價, 真是too big to try.

    佩服Starman兄的勇氣和承擔!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R! 責任和代價是大,但所帶來的喜悅是值得的。

      刪除
  15. 歡迎來到馬來西亞发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即將會到馬六甲和新山發展。

      刪除
    2. 馬六甲主要發展旅遊業,近幾年都有積極填海發展綜合項目;

      新山近新加坡,自從開始發展依斯幹達區,大量本地與外資項目如火如荼進行中;

      此外,兩地的美食一定不能錯過,尤其5-6月是榴蓮季節到處都是榴蓮檔口,如果喜欢榴莲的话可大快朵颐,哈哈!

      刪除
    3. Je 兄很熟悉大馬情況。馬六甲主要是有關一個影城旅遊區發展項目,與當地一酒店集團合作。另一個則是建築工程項目,與中資發展商合作。
      筆者對大馬美食很期待,有時間要到你blog找找資料。

      刪除
  16. 恭喜Starman兄再添一女, 想請問你會如何培育你的女兒, 會否走一條與別不同的路? 不跟現時社會的風氣? 因為本人都將快成為爸爸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培育下一代是一門學問,我對此都頗有心得。坦白說,在香港讀書只有國際和主流兩條路走,可選擇的不多,反而作為父母在家裡怎樣培育小朋友價值觀和引導小朋友學習才是關鍵。有機會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刪除
  17. 恭喜晒!事業家庭兩得意 :)

    回覆刪除
  18. 恭喜Starman兄! 祝BB快高長大!

    :)

    回覆刪除
  19. 恭喜Starman兄~
    祝BB身體健康, 快高長大~

    可能是現今大部份人都衣食無憂, 不自覺地追求安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多謝﹗
      不同的年齡段後追求的都會不同。從另一個角度看,追求安穩也並無不妥。

      刪除
  20. 恭喜Starman家中再添新成員!

    祝小朋友健康成長!人見人愛!有時間也請分享一下教養子女的心得呀!:)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羅渣兄﹗
      好的,筆者很樂子與大家交流一下湊仔女經。

      刪除
  21. Starman, 恭喜!
    小兒也將滿兩周歲,回首這兩年,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平凡人那種淡乎寡味,在自己的小家庭里面,過自己生活,浸泡在滿滿的愛念之中,自足,圓滿自得,無所待於一切外在世事名利的生活狀態。生命孕含著大喜悅,自有其感動。
    感恩!
    思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思齊, 謝謝你的留言。
      很同意。小朋友成長的階段是非常珍貴,過去了就不能返轉頭,而小朋友有父母常在身邊陪同成長是十分重要,比起那些所謂「嬴在起跑線」理論來得更重要,但香港普遍的家長往往都未能掌握得到重點。知足常樂﹗ 有仔(/女)萬事足就係呢種﹗

      刪除
  22. 首先要恭喜Starman再添丁,祝BB健康快樂。
    早幾天第一次看到這blog,看完頭三篇便有股欲罷不能的感覺,於是一口氣將所有文章看完。
    很多謝Starman兄的分享,文章內容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的實際操作,非一般只談不做的廢話可比擬。如果香港多一些像Starman兄的年輕人,目標明確,用行動實踐,明天必定更好。
    Joy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Joyce 謝謝你﹗
      感謝你的捧場及支持,筆者會繼續與大家分享。

      刪除
  2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4. 先恭喜Starman兄添加了一位新成員,祝BB快高長大,健康快樂。:) 內地文章給說香港沒有實業,地產和金融不算嗎?香港亦有很多中少企,身邊都有很多人創業。blogger 也有很多人創業如你和七十後兄都很成功,只是他們看不到吧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