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資本主義的盡頭
政府派錢,必須要做,而且要快,否則會帶來連鎖反應,後果不僅只是經濟衰退,更會掀起下一波經濟危機。
中小企無生意,一段時間後資金鏈斷裂,自然就會結業。中小企結業,市場就即時會有一大班人失業,失業率短時間內飆升,而最大問題是,香港物價仍然高企。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大部份製造業的原材料及生活用品均來自進口,內地工廠因為疫情問題停產,市場貨品供應減少,進口價格不會便宜,市場物價自然高企。
要留意的是,以上提及的物價還未包括樓價。香港樓價儘管在短期內或可能會少幅下調,幅度應不會多過2-3成,但在住宅數量長遠供應不足的情況下不會有大幅下調的空間。問題是,在失業率上升的市場下,誰最能受惠即將回調的樓價?答案一定不會是一般市民大眾,而是銀彈充足,手持可槓桿資產的大業主/投資者。這種市場整合,將會使香港最有價值的物業資產進一步落入一小撮人手中。
別以為樓市回調,受惠的一定是未買樓的小市民,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短暫的樓價下跌,對大業主/有實力的投資者而言,只是純粹帳面上的損失,卻是他們增持有價值資產的入市良機;而小市民在失業率高企的陰霾下只會更沒條件、更不敢入市,甚至連部份有一兩層樓的中產、中小企老闆亦可能因為經濟壓力而被迫出售手中資產。
年輕時讀經濟,受張五常經濟理論影響,總是崇尚自由經濟,認為自由經濟下的價格機制(price mechanism)才是最有效率分配市場資源的遊戲規則,因為經濟理論告訴我只有「價高者得」的規則,才不會引致經濟浪費,即經濟學上所謂的「Deadweight loss」/ 「Economic inefficiency 」,資源才能最終分配到「最有價值」的人手上。
然而,經濟學中所謂最有「價值」的人只代表他是能出「最高價格」的人,並不代表他是「最有需要」的人。在完全自由市場主導的價格機制下,走到最後,所有資源最終都會落入最有錢的資本家手中。
一個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資本主義下的市場經濟絕對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正如鄧小平所講「先讓一部份人富起來」。可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並不應該純粹追求經濟增長,而更應該投放更多資源於民生和教育。如果一個已發展國家的經濟增長,假設每年4%,當中的3.99%會落入資本家手,而大部份人只能去分那0.01%(正如倫敦、紐約、北上廣深以外城市的人均收入與一線城市之距離),這又有何意義?大部份人根本不能受惠國家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他們可能寧願拖慢經濟增長去換取更「平等」的資源分配。經濟以外,當權者/資本家為自身的利益著想,不應繼續極大化自己的利益,賺盡每一個銅板,置民生和社會問題之不理,因為當民粹主義抬頭,最後必然引致「物極必反」的結果,當社會「攬炒」發生,大家失去的將會更多。英國脫歐(Brexit)便是一實例。
如果我們能夠預視完全市場化的經濟模式走到最後的結果會是「所有資源都會落入最有錢的資本家手中」,那麼我們應該早就預視到貧富懸殊的嚴重及其所引起的社會問題,及早反思問題所在並改善,社會資源應該相對「平等」地重新分配,而不應只管「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因此,我非常認同大發展商應更主動地捐出更多土地,用以興建更多公營房屋,以滿足市場需求。幫助別人,即是幫助自己。李嘉誠十億十億派的應急錢幫助中小企,從另一個角度,其實也就是幫助自己。試想一下,李嘉誠,香港就是「李家的城」,其集團系內業務遍及地產、零售、電訊、民生,總之香港人的衣食住行都關佢事。如果中小企、零售商倒閉潮發生,市民失業,消費能力大受影響,導致樓賣唔出,商場無人去,商鋪寫字樓無租收,無人去豐澤買電器,屈臣氏無生意,到頭來自己一樣會受到傷害。因此,先不論他本身對香港的感情,在商言商,香港鉅富要在香港「長治久安、千秋萬載」,求神拜佛都希望香港平平安安,香港死,佢重傷;反之,香港繁榮穩定,他比所有人都要賺得更多。因此,他比香港所有人更不想「攬炒」,更緊張香港的前途,這是再合理不過。區區數十億撐住香港,何足掛齒,另一方面,對他老人家來說,更贏得「發財立品」、拯救香港的名號,成功創造了「李嘉誠經濟圈」,反過來逆市下促進了市民於李嘉誠經濟圈消費,這算盤從商業角度都打得響。
當一個人發覺自己賺錢賺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輕鬆之時,要思考一下究竟是誰造就自己的成功,而「他們」能夠生存嗎?如果「他們」是自己的成功因素,當「他們」都生存不了,自己安逸的日子還能長遠嗎?希望世界不會走進資本主義的盡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你呢篇好有insight
共度時艱難
但共生才能有機會共榮
同意,這是共享經濟的年代。
刪除非常同意starman對整個困局的見解
回覆刪除及佩服你所擁有既視野
客氣了,以上只是純粹分享我一直以來的看法。
刪除通透!但有幾多個可以好似誠哥咁慷慨呢
回覆刪除「慷慨」只是一種角度,「捐贈」等如失去又是一個角度,凡事都有多角度、多層面,嘗試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思考,得出的結論可能又不一樣。
刪除叫誠哥幫手減租先啦
回覆刪除這涉及集團的商業考慮,不予置評。
刪除很多時香港人是自己拿來的,今次疫情跟澳門比,香港是衰開有條路,澳門已立了23條,一路好,可香港呢?香港一定要立。
回覆刪除有何關係?
刪除澳門係唔差,但你用「好」去形容,證明你唔知澳門呢個地方
刪除新鴻基地產今日(2020年1月10日)宣布,以象徵式1元,借出涉及30萬平方呎、位於元朗山貝路農地,發展「同心村」過渡性房屋項目。
回覆刪除多個發展商近月均分別宣布捐地及借地,當中恒地、會德豐及新世界均提供新界農地,供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用途,四大發展商中僅餘長實未有捐地計劃。
長實在四大發展商中的農地儲備屬最少,不知是否有關︰
刪除公司 農地面積 可建樓面* 提供單位^
恒基(0012) 4,490萬方呎 1.347億方呎 26.94萬伙
新地(0016) 2,900萬方呎 8,700萬方呎 17.4萬伙
新世界(0017) 1,750萬方呎 5,250萬方呎 10.5萬伙
長實(1113) 1,300萬方呎 3,900萬方呎 7.8萬伙
註:*以3倍比率計;^以每伙500方呎計
記得任志剛曾經講過, 不要過份迷信自由經濟体系, 政府適時介入是得重要。
回覆刪除同意,政府總有她的角色和功能(資源分配),至於如何與市場結合是一門學問。
刪除資本主義的盡頭便是社會主義, 由政府有規劃地分配所得, 提供一個「自由」「公平」「能持續」的市場。可惜香港奉行「大市場, 小政府」的策略, 除了與政治有關的項目, 其他均把所有的決定都交由「市場」自由定案。 如今一眾地產商已經富可敵國(至少在土地方面), 要待地產商良心發現, 老實說太天真。還不如用行政手段調教市場, 如早前的空置稅或要求土地在一定時間內發展等, 令發展商釋放閒置土地。
回覆刪除政府總有她的角色和功能(資源分配),至於如何與市場結合是一門學問。若政府無能,做錯決定比起無為而治後果更嚴重。
刪除如果香港同世界政府肯咁做, 全世界都會變得更好。但可能性有幾多? 操控政府都係呢班社會精英同資本家, 佢地係既得利益者, 要佢地違反人自私人性去割肉, 唔容易。根本解決方法, 必須由思想教育著手, 世界離不開人治。
回覆刪除所以資本家要懂我反過來思考,賺盡重要還是長遠利益重要,這也是另一種商業角度考量。
刪除睇完要閉目想想,言之有物
回覆刪除這主題確實值得思考。
刪除agree, 所以好耐以前我同朋友講,他日若果第一城細單位升到1000萬一間,業主唔好諗住好開心好爽,因為隨之而來好大機會係革命/戰亂,富人有錢冇命享
回覆刪除今時今日「去全球化」、全球各地民綷主義,以至香港目前局面,有相當一部分原因都係來自QE後財富分配嚴重不均,資本主義變成資產主義
非常同意。
刪除很有啟發的文章!曾看過一個解釋,所謂「經濟」,乃經必以其道,濟自有其德。選擇殺雞取卵還是永續發展,反映個人的胸襟和視野。
刪除就是這個道理。
刪除唯有買返D高息地産股去抵消下D生活費,我一直都系甘諗,吾好靠政府,化成骨灰都未必等倒
回覆刪除在高度市場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強烈意識主動去為自己的生活、財富安排去準備,否則時間會將你拋離,最後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政府沒有能力為人的基本生活貢獻多少。
刪除大家都要靠自己,量力而為
刪除實行自由經濟不是一個大問題,我目前都是較認同市場經濟去分配資源,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參加的一場遊戲。在我角度,政府的角色應該是教育人民這場遊戲的遊戲規則,建造楷梯讓人民可以順從遊戲規則向上爬,保護那些那些沒有足夠知識去參加遊戲的人民和在遊戲中暫時落敗人民的生活。反觀我們的政府,它們有做過甚麼東西去履行政府的角色?
回覆刪除同意,但政府起碼應該要早十幾年做才有機會,到今時今日才做可能已經無補於事,只能靠資本家們主動與社會作出協調。
刪除好好睇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多謝, 大家也可在此分享一下看法。
刪除我都有Starman的想法,但如果出現攬炒前賺1萬銀,平民分100蚊。攬炒後賺50蚊,平民分50蚊呢?
回覆刪除我未能解決呢個可能性。
現實世界中,成塊餅如果有一萬,假設攬炒跌9成,都有一千,平民分到十份一都有100,但感覺上比例比以前均衡了,當經濟再上時,平民自然分得比較多,解決了絕對壟斷的問題。這只是我純粹猜測平民的想法。
刪除最近看過一篇文章叫 無法逃脫的經濟賭場
回覆刪除講有物理學家係2002年提出「舊貨拍賣模型」,模擬證明完全自由市場模式最終結果必定是寡頭壟斷
之後加入 向有錢人徵稅和補貼窮人的 參數 (chi) 後則會令寡頭壟斷不會出現
而再加入 因為有錢有致富優勢 的參數 (zeta) 後, 則取決與 zeta 和chi 的相對大小
當chi> zeta 時, 沒有寡頭壟斷 ,當 zeta >chi 時, 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有趣的是大部份 european countries 的zeta 和 chi 都十分接近,而當中大部份都是 zeta >chi 一點點,即是有略微寡頭壟斷,相信是因為財富不均是自由市場的自然現象,但當壟斷愈來愈嚴重時,政府無法不出手分配財富,否則無法離場的失敗玩家最終會反枱唔玩,導致這個國家會自我崩解, 舊市場會被破壞而不再存在,新市場再形成
當然,經濟模型預測的是equilirium , 但要多少時間才會到達呢,不知道
謝謝分享,這是一個很有趣,又值得研究的問題。
刪除Hi Starman,
回覆刪除我第一次留言,之前有睇你寫關於corp bonds及REITS文章,亦有買你嘅著作現金流為王,不過因為當時對股票及options以外嘅投資工具都唔太了解,所以未太明白某些操作。
之後有幸認識到風中追風及皮老闆,從兩位身上學到很多基礎投資工具資識,特別是風兄嘅唯一一本著作。
現在風兄封筆,今日從風兄blog嘅鏈結又開始睇返Starman你嘅blog文,已經可以睇得明大部分投資方面嘅文章,我確實要感謝呢2位bloggers。見到Starman呢篇文章提到市場經濟嘅討論,我亦好認同你嘅觀點。而我最近又睇到另一位經濟學Youtuber講市場經濟學嘅影片,覺得可以分享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dTDPP7Kys
盡頭?
回覆刪除何解?
資本主義,行到盡,會呈現何種現象?
派錢,又是否一種,平衡 各方利益的好辦法?
樓價高,政府如想降溫,推出更多公屋,或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