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窮中產的非理性消費模式



金融海嘯後的8年來,全球經濟出現巨變,市場遊戲規則改變,使貧富懸殊差距拉闊,生活模式在改變,大家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過渡到另一個世界。不少人會覺得,為何我爸媽年代大家生活都不覺吃力?現在社會進步了,感覺反而生活比以前更吃力?

第一個原因當然是社會富懸殊差距拉闊。幾十年前,左鄰右里大家的生活水準普遍很接近,我住的居屋可能十多萬,你住的私樓可能二十萬,不覺得質素有多大的分別,沒有特別大的要求/需求﹔ 消費市場上沒有太多的選擇,大家的消費模式也沒有多大的差異,生活得很和諧,不存在強烈的比較。數十年後的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普遍生活質素大幅提升,日常生活所需的選擇多了 (wide range of choices),即使是同類型的日用品或家庭用品,不同的選擇的價格差異可以是數十倍,同樣是吸麈機、風扇,Dyson與普通家品店的型號價格差異何只十倍,但Dyson在香港已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身邊不少一般市民都可能擁有。這反映了什麼?不是Dyson的價錢親民,而是大家消費模式的轉變,筆者稱為「消費力錯覺」(Purchasing Power Illusion)。

現今世界的人們普遍不懂得自我分類,作出理性的消費決定(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on consumption)。所謂的自我分類,即是綜合考慮個人現時的收入及將來所能產生的收入再加上增長,亦即是個人的綜合消費能力的分類 (傳統分為基層、中產、富裕及富豪),從而準確地評定自己屬於哪個階層的消費者。即使未能做到綜合考慮現時及將來的收入,至少也應知道自己現時此刻是屬於哪一類別,再作出理性、相應的消費決定。

面對市場Wide Range of Choices,不同階層的消費者出現自我消費能力誤判的情況十分常見,更有相當一部份人在作出消費前根本從沒考慮過自己屬於哪個消費類別及可承擔能力,最後出現收支不平衡,年介中年雖滿有計劃但沒有條件實行,甚或面臨退休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條件退休的人大有人在,但事實上亦是可以預期的結果。普遍人會抱怨香港樓價遠超負擔能力,政府沒提供足夠資源,沒有醫保,沒有退休保障。這可能是事實,然而不少人本身不是條件不足,不是貧窮,不是缺乏消費能力,而是消費前沒有準確評定好自己的消費者類別而作出相應而合理的消費,陷入中產貧窮的局面。

香港大部份人也會認為自己是中產,不是說不準確,但以現今社會來說,「中產」的範圍實在太闊,若以現今社會的消費選擇而言,說「中產」可分成十個階級也不為過。說家庭入息五萬元是中產,但同時家庭月入十多萬也是中產。有家庭每月開支是三萬,亦有不少家庭每月開支超過十萬(不少本blog讀者個案亦如是)。因此,消費模式(Consumption Pattern)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社會進步了,生活水準高了,消費選擇增加了是事實。以幼稚園為例,有免費的學券幼稚園,有每月2千元學費的非營利幼稚園,有3-4千元的私立幼稚園,也有5-8千元的名幼,也有過萬元學費的國際學校。事實反映偏偏有不少「貧窮中產」、「窮忙中產」爭相選擇學費高昂的名幼及國際學校。當然,負擔得起是沒有問題的,但不少家庭一邊讀一邊叫苦連天,但需知道這是你自己的選擇。手機有6千多元的iphone,有一千多元的國產小米、華為,功能差異很大?對某些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但對筆者而言差別不大,但價錢可差得遠,但市場普遍消費者都是使用iphone級數手機,這反映了社會大部份人都富有了起來?不是,而是消費模式轉變。

香港住屋亦如是,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studio flat新樓,說穿了就是豪宅劏房,small lump-sum is king。當大家說買不起樓或換不起樓的同時,但剛剛又買了全套數萬元的Dyson系列去吸那300呎實用面積的「假豪宅」私樓,用後將Dyson放入迷你倉。而事實上不少富裕家庭即使居住千呎豪宅,其實也只是用普遍的吸塵機或掃把去清潔家居。消費前要想清楚什麼是「必要」,什麼是「想要」。

現今的香港人喜歡比較,消費品要比較,學校要比較,住屋要比較,就連結婚擺酒,甚至影輯結婚相都要比較,別人去日本我要去歐洲,但又有多少人在做這些消費決定之前有想清楚自己其實是屬哪一個級別的消費群?有多少人的消費能夠理性地作出對應自己消費類別的消費?今天戶口裡有100元,不代表你就有100元的消費力,你今天消費了100元,那明天怎麼辦?今天你作出了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消費,將來你就得要作出犧牲,很公平。

財務自由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是被動收入與開支的角力。一個每月開支二十萬的家庭要財務自由,被動收入每月就不能少於二十萬。魚與熊掌,你想要「今天的享受」還是「明天的自由」?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同,但這是你的選擇。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97 則留言:

  1. 很有水準的文章!謝謝你的心機!

    回覆刪除
  2. 我也見很多越級消費者,他們買的貴價物品未必是需要,當然也有懂得適當消費者。但像starman所說 將未來如通貨膨脹等計入才衡量消費的確實是很少。 很多人也不知道先甜後便是苦。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除了通脹,尚有很多其他因素,如未來的人生計劃,包括結婚生小孩等都會使開支倍增。沒有考慮這些,有多少使多少的人,根本沒財可理。

      刪除
    2. YES. 特別係生小朋友後,洗費開支大了很多亦很多不能預算,係未生小朋友前一定要開始理財。

      刪除
    3. 生小朋友是一舍轉捩點,因為洗費不能避免的增加,如果自己的收入沒有相應的增加,而消費模式未能調節好,往往出現財政問題。於筆者所見,這是一般小家庭普遍遇到的問題。

      刪除
  3. 不過人不消費, 投資就轉不動了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說不消費,而是按自己的消費類別/能力,作出較理性、合理的消費。

      刪除
  4. 我都不敢擴大自己消費水平,因為離財務自由更遠!

    回覆刪除
  5. 理財不好的人,人工是15000,因轉工或升職提升到18000,便會提升自己的生活質素,消費模式比以前更多,從而不能返轉頭,這種想法也是錯得很。

    反之,一個理財好的人,應比以前儲蓄更大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為自己升呢是一種illusion,每月多出的現金流,你用來消費就等如犧牲了投資所能產生的回報。

      刪除
  6. 直接道出了絕大多數人的財務困境👍🏻

    回覆刪除
  7. 朋友說我的用錢模式跟中學時期差不多,直指我很慳家,哈哈。
    雖然我仍然是草根階層。

    回覆刪除
    回覆
    1.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適當時候也要懂得享受,這樣生活才有意義。

      刪除
    2. 可惜現在已經沒有"節儉"這個詞,人們眼中只會是"孤寒"

      刪除
    3. 太介意別人的眼光其實是導致非理性消費的一個原因。

      刪除
  8. 係facebook見得最多呢類消費群

    回覆刪除
    回覆
    1. FB正是促進大家互相比較,同時合理化非理性消費的一個互聯社交平台。

      刪除
    2. "FB正是促進大家互相比較,同時合理化非理性消費的一個互聯社交平台." 这句话简直是精华,简单而清楚,作者绝对可以出哲学书,大赞!
      Cherry 上

      刪除
  9. 其中一間幫dyson 吸塵機做oem 的工廠在馬來西亞

    回覆刪除
  10. Starman, 今次吾講理財講哲學,想轉行做社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分析消費模式也是理財哲學的一種。消費模式在理財理論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刪除
  11. 謝Starman兄的分享!同意香港人的conspicuous consumption愈來愈普遍,可能跟Facebook/Instagram的朋輩壓力有關。

    小妹不在office工作,没有同事,自然少一些無謂的比較呢=P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得沒錯。這類社交平台的確促進了大家互相比較物質生活,同時合理化非理性消費行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

      刪除
  12. 非常同意Starman兄所說,很多人沒有咁大個頭帶咁大頂幅,超過自己的負擔能力,我想做一個有錢的「窮人」,多於做一個「貧窮」的中產。

    回覆刪除
    回覆
    1. Well said. 有錢的「窮人」絕對比「貧窮」的中產好快樂。

      刪除
    2. 有錢的「窮人」不窮,「貧窮」的中產才是真窮,簡單亦可做個快樂人,不用為個名而做人,這樣會更快樂。

      再次多謝Starman兄的分享,令我想多了一些東西。

      刪除
  13. Starman兄 的确说的很中肯。 你有今天的成就是你应得的。你部落格里的文章也启发了我很多。值得大家学习,多谢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也不能說有什麼成就。很開心文章能夠對你帶來一點啟發。

      刪除
  14. 對, 商人亦在制造需求比你揀.
    結果, 創新又令人以為必需0既物品就可以掠呢班假中產一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科技的進步、市場選擇多本身是好事,惟市場的消費者很多都是非理性的。

      刪除
  15. 『魚與熊掌,你想要「今天的享受」還是「明天的自由」?』
    說得很好,大家都在「取」「捨」,有所得有所失。
    可是社會卻有些人在鼓吹,魚與熊掌兼得(及應得),由社會供應,令得不到的人天天埋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有限的資源下,任何人都需要取捨。要魚與熊掌兼得,除非資源增加,即收入提升,但要提升收入亦需要付出。世界沒有免費午餐,與其抱怨,不如積極做事。

      刪除
  16. 很好的文章, 不成比例的收入和支出, 的確是大部份港人的通病, 自以為中產, 其實比窮人仲慘, 窮人起碼有自知之明

    回覆刪除
  17. Bingo, 講中咗, 好多人唔識儲財理財 :)

    回覆刪除
  18. 寫得好好, 好有教育意義, 現在物質豐富, 但追求物質的慾望卻比從前更大, 外在環境因素如市場吹捧, 朋友比較, 要享受的風氣, 都使人(包括我自己) 有意無意想買好D, 食好D, 著好D...唔識得點理性決定應有既消費, 好難有financial freedom. Again, very well written. Thank you for your effort Star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某程度上的朋輩比較在現實社會在所難免,但有計劃的人總能夠理性一點,知道不理性或mismatch自己消費能力的消費會嚴重影響自己的計劃。

      刪除
  19. 對也 Starman 兄,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很多時也是基於 peer pressure 所至, 我有個親友是年賺 400 多萬港元的專科醫生, 收入雖高, 但洗費同樣驚人, 為融入那 upper middle class 的圈子, 他租住最頂級豪宅, 駕最新款名車, 馬會 membership, golf club membership, 名人飯堂常客, 每月儲蓄無幾, 至今仍未能上岸, 名符其實落入了中產陷阱, 手停口停, 我也跟他談論多次財務自由方案, 但他已 deeply rooted into 奢侈的生活方式, 要坐言起行, 談何容易..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他退休便會驚覺沒有錢可洗,亦都後悔太遲。

      刪除
    2. 百樂兄,非常同意。筆者也有不少金融圈的朋友,群了一班富豪朋友後,消費模式開始改變,慢慢變得不理性,別人買遊艇他又跟著去,別人有私人飛機他又羨慕,這樣的情況,幾億身家都不會夠用。

      刪除
    3. 自由兄,對的。有時到你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遲。

      越級消費是致命傷,許仕仁就是一個例子。

      刪除
    4. 高消費其實真係無問題,問題係承唔承受得起後果。

      自私點說,有些人亂消費撐起經濟,大家其實無任歡迎的。

      但看著有能力的人不斷沉淪,自己也不好受。

      刪除
    5. 享受過了,很難回到從前,"deeply rooted"形容得好好

      刪除
  20. 量入而出,應使得使。可惜講的人少之又少。現在是借錢消費,人有我有或人有我要更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借錢就算是用於穩健高回報的投資也要小心緊慎,更何況是負回報的消費。

      畢竟現在借錢消費實在太方便,而市場消費的選擇太多太吸引。

      刪除
  21. 我是所謂專業人士。我的同事常常在比較誰去米芝連餐廳食飯,誰坐商務位去旅行。我都不理他們。到現在我還是坐積分換來的經濟位機票。結果經常被人單打。
    我心諗,班人都傻嘅。大家同公司,人工相距不遠。你用2萬蚊去日本,我用0蚊。咁你自己整窮自己之嘛!有咩咁值得炫耀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人價值觀都不一樣,但道理是不變的,今天作出消費是有成本的,成本不只是消費的金額,也包括投資所產生的回報。

      當然,能夠預視將來有穩定已足夠的收入支持,現階段的高消費也不算是非理性,享受不等如非理性,但享受完不願承擔結果的才是非理性。

      刪除
    2. 匿名兄,我真係身有同感。我的消費比其他junior同事更低,所以個個都覺得我係異類。

      刪除
  22. 謝謝 Starman 兄的分享,
    現今社會的消費模式確實轉變了不少~ 不少人也喜歡購物及追求高品質的產品或享受. 這往往令其收入與支出不相稱 甚至出現財困. 或許是資訊太發達, 誘惑越來越多.....

    文中提到 Dyson的產品, 小弟亦非常喜歡~ 但一直未曾擁有~
    很多時見到它的產品時, 也會問自己, 此是 "必要","需要" 或是 "想要"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消費前最好想一想這是「必要」還是「想要」,保持理性很重要。

      刪除
  23. …活著多好/不需要靠物證/也不以高薪高職高級品搏尊敬…

    A司

    回覆刪除
    回覆
    1. 筆者也很喜歡這歌詞。可以的話下次留言時留個名,方便溝通。

      刪除
  24. 第一次留言,唔係好識用。唔見之前留嘅嗰段,所以再send一次:

    各位好,早排偶然見到呢個blog,呢幾日已經爬晒文同各位師兄師姐的留言,獲益良多。雖然後知後覺,不過會努力!

    講開亂買嘢,自己都算過來人,想同大家分享。以前我覺得番工最大嘅動力係可以比我日日著靚衫,後來移居外地之後,生活模式同香港唔同,放工番屋企一日來回都冇咗3-4個鐘,自然冇時間同精神周圍行。少咗引誘,就自然洗少咗,取而代之就搵其他嗜好。香港太方便,人多引誘多亦比較多。心態改變咗,就少好多無謂洗費。:)

    Pepper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留言。

      很同意,消費模式取決於心態,心態又受周邊生活環境影響。

      刪除
  25. 好多人唔明白今天的捨會為將來帶來更多~

    回覆刪除
  26. 回覆
    1. 財務管理第一樣要管理就是消費,現代人很多都不懂管理消費,我很喜歡iPhone,崇上科技,但至現在仍然在使用iPhone5, 奇怪的是,很多人手揸iPhone6, 卻説自己生活艱難,生於亂世,唔知咩邏輯,一年去三次旅行,卻説買不起樓,其實真的,去少次日本,追少一次iPhone新機型號,已經儲到不少錢

      刪除
    2. 是的,要明白消費與投資的機會成本概念,有助早日達到財務自由。

      刪除
  27. 你好starman响,真的發人深省
    請問可以email我關於private banking 嘅info
    真的想快一點財務自由
    dtam2004@gmail.com
    多謝指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在香港,只要有目標和執行的決心,要達到財務自由不難。

      刪除
    2. I would also like to know. Thanks.

      restivansh@gmail.com

      刪除
    3. 曾電郵詢問但未見覆:
      請問也可否share star兄給網友的PB 資料 ? 可用相宜的利率做REITS 50%LTV 的, thx.
      cykant@gmail.com

      刪除
  28. Starman, 想請教你的士牌投資的睇法!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界在轉變,的士牌獨市經營召喚出租車的地位將會被動搖,Uber的出現是一個警號,而世界正是朝著這方向走。的士牌現今的價值與上一個年代比已不可同時而語。

      刪除
  29. 和筆者一樣持有大量405,由於升幅很多, 有需要適合減持嗎? 筆者有何看法,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405的資產質素的而且確很好,唯獨是IFC的租戶大多集中於國企公司,租金水平低估,且今年開始沒有補貼收入,今年的整體盈利情況會是關鍵。

      刪除
  30. Starman 兄,很好的文章,正道出部分香港中產的死穴!很多人分不出想要及需要的分別,因消費多了而造成可用作投資的錢少了,一來一回,就與懂理財的人越拉越遠!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此消彼長,懂與不懂的人差距會壞來越遠。

      刪除
  31. 記得小弟大學未畢業時,銀行已經批了幾張信用卡,初初做嘢時已經一身債。幸好後來痛定思痛,分段還債,得老婆支持一起捱,總算是過渡了。之後,人也變得孤寒了,應使得使。

    其實,有了幾張信用卡、自動增值八達通,消費自然增加。方便都是要用錢買的,而且是很貴。鼓勵方便和追新的文化,正是商家用以鼓勵消費和制造收入的手段。所以old school 的人常提醒少用信用卡,或集中用一張,以便清楚自己現金流出的方向。這對我來說,也是很好的再提醒,要小心留意自己的錢洗咗去邊。

    另外,Starman兄這篇也令我有一點啟發,以後要好好留意Visa和Master這類推動消費的公司。謝謝!

    回覆刪除
  32. 今天第一次接觸starman兄的文章,得到好多啟發,謝謝您。

    回覆刪除
  33. 最後兩段簡直說出了小分的心聲~

    回覆刪除
  34. 非常同意。例如電話,用iPhone 已不是functional 問題,而是身份象徵。我一早已看穿尼回事,一直用小米。但你要忍受D無知人士笑。最常被人問的是:你吾驚小米爆炸?你不怕大陸監聽?我已答過冇限次。我亦堅持不買dyson. 我買左個類似的,只需$900。所以我至儲到$。

    回覆刪除
  35. 從別的 blogger 留言之中無意爬到閣下的文章, 感謝分享

    本身我其實是個極度"孤寒"的窮鬼嚟, 孤寒到一個地步係... 除左返工以外根本唔想出街, 因為出到去一定要洗錢, 我對於自己處於社會底層的身份是有堅定不移覺悟, 消費模式亦十分節制

    不過人始終都會大, 我亦到左需要尋找伴侣的年紀, 但問題係環顧四周, 都搵唔倒個肯一齊捱既人, 點算好呢? 於是我就嘗試改變自己, 係由消費模式開始... 咁多年來的資產累積之下, 都算是足夠令我包裝到自己成個筍盤咁的, 而豪氣地洗下洗下, 又好似幾有效, 從此, 我的消費模式就同收入脫節了...

    我想探討既係, 到底"非理性"的消費模式, 當中會不會亦有"理性"的成份? 若我堅持理性消費儲蓄的模式, 而結果孤獨終老, 儲落啲錢又帶唔走, 是否算得上是終極失敗的人生投資? 而家無錯係儲唔倒錢, 仲燒耗緊啲老本, 但真係買倒快樂, 甚至買倒成家立室, 兒孫滿堂的願景, 又係咪投資的一種?

    當然我都好希望可以搵倒個知慳識儉的賢內助, 但現實是真係未見過有女仕肯接受男仕拍拖慳住洗的! 依家仲要為左個世紀旅行式婚宴煩惱緊, 但係我不單止沒後悔, 反而覺得之前咁多年嚟的節儉生活有點白活了, blog主認為如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首先恭喜你找到位與你進入談婚論嫁階後的伴侣!

      如果你人生最終目標不是追求財富極大化,而是覺得有一位伴侣是比較重要,那麼在財富極大化(Wealth Maximization) 的前提上可能你並非理智,但在功用極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你的選擇卻十分合理。 我認同Blog主最後一句 : 「想要今天的享受還是明天的自由?相信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同,但這是你的選擇。」 如果你的選擇能為你帶來幸福,那麼你去做吧, 不要後悔。

      不過我有個迷思: 假如你由出來社會工作後keep住一開始就為表現出「豪氣筍盤」,容讓自己成了「消費模式與收入脫節月光族」 而沒有多年的資產累積,你又會否有今天的你? 我覺你往日多年的節儉生活不單沒有白活,那種日子反而成就今天可以用錢買到快樂的你。

      例牌提示一句: 請注意理財

      參考資料: Utility Maximization 功用極大化
      http://www.sy-econ.org/al/micro/al-micro-demand-ic-utility-maxi.html

      刪除
    2. 這篇文章很有深度,我在這篇文看到了很多獨到的觀點,期待看到你更多好文 !
      by xenia

      刪除
    3. 多謝回覆及意見! 的確, 今天的好日子, 也是當日努力儲蓄的結果, 所以不應只看今天的結果, 就否定了當年的努力, 這我也是胡塗了! 也感謝您的參考資料, 我會好好消化的!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