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真的時勢造英雄?

早前,林一嗚博士寫了一篇「用數學為年輕人說句公道話」的文章,引來各個年齡層人士的極大迴響。文中大意為一個循規蹈矩的人,自小讀書名列前芧,DSE成績全部5以上,更有科目達5*和5**的成績,順利入讀大學,優異成績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起薪點每月15,000元,工作表現亦非常突出,每天返工朝八晚十,工作表現年年攞A,每年加薪百分之十,不去旅行又沒有非理性消費,是「百中無一」頂級乖仔,然而十年過去了仍然買不到樓,結論是社會真是如此的可悲。



年輕人當然拍手掌同意,覺得非常貼地,認為中年人的成功都是時勢做英雄,對上一代人的怨氣更深,更感不忿。中年人則認為林博士文中提出的數字偏頗,大感不認同。林博士及後在facebook再發表一篇文章回覆,大意是將持有大學學位的中年人的收入資料加入分析,與今天的大學生的收入水平作出對比,結論是認為中年人和青年人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年人應多理解今天的年青人。



中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固然需要互相理解,但就林博士提供的資料作出分析,林博士文中針對持有大學學位的人士作出比較,並將當年的大學畢業生的薪金與現時大學畢業生的薪金作對比,由於20年前的物價較今天便宜,而兩代大學畢業生的薪金則相若,從而得出當年的年輕人要比今天的年輕人好得多的結論。

以上推論忽略了當年大學畢業生與今天大學畢業生數量差別的因素。當年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與現今大學生在市場上的稀缺性和競爭力不一樣。因此,單純以兩代持有學位的人士作出比較,僅考慮二十年物價的不同,但忽略大學生數量和地位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未免有所偏頗。

其實時代轉變,市場供求和就業結構亦有所轉變,市場遊戲規則不同,兩代人年輕時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亦有所不同,比較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遠比上述的數字要多和複雜。單純以兩代人以上的數字作出比較是有所偏頗,只會挑起兩代人的矛盾,其實際意義不大。

林博士文中將焦點放在能否買樓置業,其實焦點是錯了,為何只以買樓的難度去決定哪一代人的生活更幸福?難道只有買到樓的才算是成功?我想說的是,買樓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必要去做的事,何必將焦點和時間只放在買樓之上?上一代人毫無疑問,買樓是較這一代人容易的,但並不代表一切,上一代人擁有買樓的時機優勢,這一代人擁有低利率、資訊/互聯網等等的時機優勢。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只可惜大部份人只懂回頭看,不懂向前看,大部份人只看到上一代的人如何成功,然後發覺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在這一代無法複製,便大叫不公平,時不與我,上一代人成功的原因只是時勢做英雄,這都是消極的想法。

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若只懂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如買樓創富),應用在今天,難度高是理所當然,容易的話上一代人都比你早做了

作為年青人的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發掘今時今日的市場機會(並不是過去的機會),去了解現時市場的需要,填補市場的供求空缺,甚至去創造需求,當你能夠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市場自然會給你回報。當年青人抱怨時不與我,上一代的市場機遇較好的時候,請想一下,你的下一代將來也會說著同一番說話

放眼世界,香港這個地方已經是很有利個人創富的地方。一把好刀,都要懂得利用刀鋒去劈,只是大部份人只會用刀背,卻說刀不鋒利,有些人甚至會說木頭太硬。即使刀鋒,也有較鋒利和較不鋒利的位置,出來的效果也會不一樣,但其實大家都是拿著同一把刀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84 則留言:

  1. 「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需要做的應該是發掘今時今日的市場(/身邊)機會。」自己十分同意。

    「抱怨時不與我」可能浪費了不少機會和時間,可能更重要的是去增值自己,自己很喜歡芒格的一句話:「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最後,多謝starman兄對年青人的勉勵!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市場是殘酷的,希望市場迎合你、照顧你是不現實的,活在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適者生存。

      刪除
  2. 我個人認為每個時代都有這個需求的存在,那就是解決大眾市場面對的問題。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契機出現,只是我們有沒有細心的去觀察/洞悉到。普羅大眾都只看到大部分人所看到的商機,所以成功的只有少部分。
    如starman兄有一篇文章有寫到,個人思維和思考格局要大才會看得廣和深入,不要把自己侷限住。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年代用來開鎖的門匙都不同,思維和視野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刪除
  3. Starman 兄你好,
    多謝你對時下年輕人的鼓勵。近年香港人有太多負面情緒,有部份人容易相信一些片面之詞,以致事事埋怨,錯失機會。
    Ironman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負面情緒對大家,以至全個社會而言都是無補於是。

      刪除
  4. 回覆
    1. 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件事。

      刪除
  5. 多謝Starman兄的文章,讓人鼓舞。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機遇,自己要把握好,抱怨只會浪費時間。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但要明白時間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刪除
  6. 十年磨一劍,小明可以利用工餘時間建立創富技巧,加上自己儲蓄得來的一百萬,讓自己未來十年的財富有爆炸性增長。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正面的思維會使人變得積極,在任時年代,任何地方,困難總是存在的。消極的人看到的是困難,積極看到的是機會。

      刪除
  7. 看到很多人為了一層樓, 節衣縮食,活得不開心,供完巳50/60歲,一生就這樣過了一大半,樓真係咁重要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的focus一定要在買樓嗎?人生有大把值得你去做的事情等著呢﹗

      刪除
  8. 說得很好,身處在現今這個時空各有優劣,但機會卻永遠都存在,身處在這個時空的人想要成功,關鍵的是如何認清現今狀況,再制定計劃行動以適應環境,而不是世代之間互相比較誰優誰劣,然後抱怨著時不與我,人比人比死人,實際上無大意義,而只會抱怨而無所作為更只會必然地一事無成,形成自我實現預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適者生存,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大家應將焦點和時間放在有價值的地方上。

      刪除
  9. 呢篇文Starman 又說得好啱呀 :)
    路是要自己行出來的 !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Lisa姐﹗ 路是要自己行出來的,容不容易行都要行下去,想辦法令自己行得更好吧。

      刪除
  10. 所以讀書和工作取 A,永遠不及投資自己和投資資本取 C。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適者生存,了解市場遊戲規則,為自己計劃一條對自己較為有利的路是重要的。

      刪除
  11. 我認為林博士的出發點是好的
    問題是他一方面認為世道對年青人不公平, 另一方面把思維局限在教導年青人如果在上一代的遊戲規則下生存, 就顯得有點捉錯用神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絕對同意林博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作為年青人,活在現今世代,玩法和當年完全不同,做生意的方式也完全不同,若以上一代的方式,即使你多努力也是徒然。思維和視野決定命運,大部份人還被框在框框裡,十分可惜。

      刪除
  12. STARMAN 講得好呀! 尤其最後個段!

    "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若只懂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如買樓創富),應用在今天,難度高是理所當然,容易的話上一代人都比你早做了。

    作為年青人的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發掘今時今日的市場機會(並不是過去的機會),去了解現時市場的需要,填補市場的供求空缺,甚至去創造需求,當你能夠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市場自然會給你回報。"

    可惜傳媒一眾講0既, 都係上一輩點點點, 有邊個年青人成功用上一輩方法成功...

    回覆刪除
    回覆
    1. 絕對同意,傳媒只喜歡用呢代同上一代去比較。但又唔鼓勵呢代既人去跟隨我地阿爺阿公個代捱世界既精神。可要知道我地阿爺阿公個代真係得個捱字...

      刪除
    2. 非常同意,傳媒為吸引眼球,喜歡將焦點放在買樓上,將買樓放在價值觀之上,更將買不買到樓與成功與否劃上等號,經常報導成功上車的年青人如何置業,如何成功,大眾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一套價值觀。買樓是資本遊戲,如果全世界只鬥買樓,上一代人資本一定比這一代的人多,這一代的人又何以有勝算?遊戲規則又何時開始變成鬥買樓呢?

      刪除
  13. 我們這一代機遇一定係資訊科技突發猛進
    投資樓和股也沒有問題,投資到對的對像才重要
    買樓至富?其實樓價只係係十年間升左2 倍幾(中原指數計) , 能達致獲利豐厚只因樓用了槓桿
    那如果投資在科技龍頭同時也用槓桿呢?回報肯定大到你難以想像
    有人又會話買股票危險,乜乜乜,其實深入認識公司,行業發現,係好容易見到科技公司既突飛猛進成長,好簡單一例子
    700 騰訊350 元你會覺得貴嗎?有幾多人真係會睇下業績同佢既數字?了解一下佢既發展潛力?
    只係肯花時間,機會其實到處都是,低利率+投資資訊科技公司才是我們這代的出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機遇,何必只留戀上一代的置富神話?世界機會何其多,但如果視線範圍內只有樓,你將不會看到有其他機遇,只懂每天邊抱怨,邊期希望樓價下跌。

      刪除
  14. 非常認同Starman 的說法,小弟想起父親的家鄉有一個菜檔,婆婆從中國南來時開始做生意到今天侄子在掌檔,經歷四代人,到今天基本的經營方式基本不變,

    婆婆經營的時候,一個菜檔能夠養活一家14口
    伯伯經營的時候,一個菜檔能夠養活一家8口
    表哥經營的時候,一個菜檔能夠養活一家4口
    侄子經營的時候,一個菜檔能夠養活夫妻2口

    這是其中一個 “若只懂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如買樓創富),應用在今天,難度高是理所當然,容易的話上一代人都比你早做了。” 的例子。我們要尋找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出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好的例子。這例子說明了,同一種經營模式,並不適用於任何時代。市場每天在變,經營方式/做事方式亦需隨之轉變。這是為何「創業難,守業更難」,難就難在「轉變」。

      刪除
  15. 林博士今次的論點尚算客觀有理,反擊也很有力,但仍然有漏洞(不知有心定無意)。除了大學生供應過剩拉低整體質素(反映在勞動力價格上)外,時代不同了也是重點。比較薪酬意義不大,這年代單靠薪酬穩定增長已經不能追上資產價格,亦不能靠默默耕耘去成為社會頂尖份子。要有成就就要快速上位,要上位就要有noise有人知你的存在。21世紀都十幾年了,仲講「冇功勞都有苦勞就」明顯與時代脫節。

    市場為什麼要reward沒有為產品服務增值的人呢?這是我們一代要深思的問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可以說,如果上一代普遍年青人的「成功」方式是買樓置業,我敢肯定我們這一代的「成功」方式一定不是買樓置業。

      刪除
    2. 特別是對於未有「資格」買樓的人,你腦中還是只有買樓這個遊戲?

      刪除
  16. 文章只係想帶出年輕人普遍既難處
    所以引用中位數表達至少50%係有呢個問題
    強者如李+X/ starman 兄/ 70後兄等
    放於任何時代出生都會成功
    但不反映普遍人既難處

    而文中所指既中年人係喜歡用自己既成功之道(捱?/炒樓?)
    去批判年輕人「你哋去少幾次日本就買到樓了」、「阿叔當年都是六七個人住百幾呎,捱吓捱吓就會儲夠錢買樓」、「俾多啲獅子山精神啦」等
    而唔了解『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

    另外反映當代父母普遍喜歡教出陳小明般聽話既乖仔係咪適當
    定係培育出勇於走自己道路既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文章只係想帶出年輕人普遍既難處
      所以引用中位數表達至少50%係有呢個問題
      強者如李+X/ starman 兄/ 70後兄等
      放於任何時代出生都會成功
      但不反映普遍人既難處"

      非常同意

      刪除
    2. 要注意,我並沒有一絲意圖去否定這一代年青人所面對的難處,我個人/身邊的人亦身同感受。我這文想帶出的是,焦點應放在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應付現今的市場環境,不應只其望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方式,而非放在單純道出問題、發洩,因為這都是無補於事的。我一路走來,認為一個人持消極的態度或積極的態度去做事,結果會很不一樣。

      刪除
  17. "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若只懂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如買樓創富),應用在今天,難度高是理所當然,容易的話上一代人都比你早做了"
    同意以上Starman說不能想著複製上一代人的買樓置富模式,也同意新的機遇一直都在。但是其他卻恕我不敢句同。

    我相信大部份年青人心裡想的都不是要買樓置富,飛黃騰達;只是想有一個安身立命,成家立室之所,僅此而已。
    當然有人說租樓也可以達到這目的;但租過樓的人都知道,那永遠不會是自己一個真正的家;不能裝潢至自己所想的、還有搬屋的壓力、加租的壓力等。

    Starman你可能會說與其花大筆錢去買樓,倒不如去創業、或是投資其他項目。我倒想反問一句,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樣? 有些人如Starman一樣有野心有能力,但是更多的人卻只是十分平凡地想有一個幸福家庭,可是現在的香港卻不給這些人生活的空間。

    林博士的文章只是帶出現在年輕人買樓比上一代難,那是數據上的事實。
    一直以來十分欣賞Starman的文章,亦得益不少。每出一篇文必定有很多粉絲和議;但今次恕我不能贊同。
    身為一個已"上岸"的人,有時的確很難體會還在洶湧大海掙扎的人的感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這是各大城市都會發生的問題,想平凡沒有野心的人,會被大城市迫走。問題係香港唔似其他國家,香港係冇路可走,遠極都好貴,除非住村屋,但又好多人唔肯。

      類似地緣例子有新加坡,但新加坡平地多加上強勢政府,房屋問題仍未浮現。不過再發展幾十年,相信新加坡遲早面對一樣的問題,到時啲新加坡冇野心的年青人,一樣冇屋住。你叫佢去新山住,等於而家你叫香港人去東莞住一樣。

      所以,對於呢啲無野心的年青人來講,除了生不逢時外,只好講句生不逢地!

      刪除
    2. 新加坡有自主人口政策,香港沒有;這一點已令我認為新加坡不會重蹈香港覆轍。
      這幾年來香港政府都不斷將大眾注意力放在房屋供應,而鮮有提及需求問題。

      FACT: 上年香港透過專才移民(不是投資移民)拿到香港身份證有超過10000人,我還未計畢業生留港計劃(超過90%是內地來港就讀大學的畢業生) 和每天150個單程證的住屋需求;另一方面一年香港的新增住宅供應只有大約20000個,已經是十年新高。明眼人一看已經知道需求一定大幅超越供應。

      結果是市民受苦,人均居住面積下降;Green belt 改做住宅,生活質素亦跌。這是生不逢地,還是人禍?

      "其實這是各大城市都會發生的問題,想平凡沒有野心的人,會被大城市迫走。"以我比較熟悉的三藩市為例,地產情況跟香港不遑多讓,但只要離開三藩市中心,到Fremont,San Jose 等地,一個小時內車程,價格已是二份一以下。

      但我同意的是香港受限於歷史因素,附近城市跟香港生活背景不同,難以遷居;加上山多平地少,所以不單只是無野心的年青人,即使是有專業背景的年青人,也難以安居樂業!

      刪除
    3. Cedric兄,其實我不明白你不同意的是我文中的哪一個論點?首先,我並沒有一絲意圖去否定這一代年青人所面對的難處,我個人/身邊的人亦身同感受。我這文想帶出的是,焦點應放在如何面對這些問題,應付現今的市場環境,不應只其望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方式,而非放在單純道出問題,因為這都是無補於事的。我一路走來,認為一個人持消極的態度或積極的態度去做事,結果會很不一樣。

      我想講的是焦點的問題,說實話,我一直很少去討論這個話題,但我真的看不過眼,不希望媒體總是為吸引眼球,將焦點放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挑起社會的矛盾,這對大家有實際作用嗎?

      香港確實不適合某些人居住,居住成本太高,主因是土地資源有限,同時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全世界包括內地的人都跑來工作、居住,全世界都來香港這塊小地,結果是可想而知。

      其實任何一個地方,不論是國家或城市,都有它的特性,都有它的遊戲規則,都有人認為適合或不適合。例如,不少人眼中看似夢寐以求的北歐福利政策,這並不適合我,要知道要支持福利政策的財政開支是要靠徵稅,這些國家稅率之高對我這類人士非常不利,我更喜歡住在香港,更自由,市場機制更公平。不同地方,不同市場都有它的遊戲規則,總會對某些人有利,某些不利,儘管如此,出生在哪裡並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既然如此,我們要生存,就要適應這個市場。

      我不會盲目叫人去買樓或創業,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都不一樣,但大家都要去認識每一樣事物,包括理財,切勿過份側重於某一焦點。你說「租過樓的人都知道,那永遠不會是自己一個真正的家;不能裝潢至自己所想的、還有搬屋的壓力、加租的壓力等。」這是要求的問題,既然沒有能力置業,那當然要接受租樓,甚至和家人居住,至於裝潢、搬屋的問題,這只是一種享受/消費,外國不少國家租樓人士的比例相當高,要享受/消費就得自己賺回來,我不認為問題嚴重要變成一個社會問題。至於香港不少低收入人士居住劏房的問題才是真正的社會問題,這個需要政府去解決,是另一個議題,並不是今天我們談論的「持有學位大學生的問題」。

      當一個地方過份側重於某一群眾受益,對某一群眾不利時,一個國家應該要作出資源分配的動作,去扶持弱勢社群。可惜的是香港只是一個「功能城市」,這一點大家必須要接受,一個沒有主權的城市政府所能發揮的功能有限,在本身資源不多的情況下要資源分配就必須要放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因此只能去理解世事沒有完美。對於年青人而言,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應該要好好珍惜,將焦點放在無補於事的事情上實在不值,這是我花時間長篇大論寫出此文的目的。

      年青人,共勉之。

      刪除
  18. 工作十年,又儲到一百萬,而又買唔到樓既,我都識幾個。其實佢地買到既,不過就是心頭有點高。
    都係嗰句,每代人都有難處,同時亦有其機會,睇下把唔把握到吧。

    回覆刪除
  19. 「作為年青人的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發掘今時今日的市場機會(並不是過去的機會)。」非常同意!除了發掘機會外,更要把握所遇見的機會。

    買樓=成功、結婚要有樓等等的價值觀的建立是上一代留給下一代。因此不單林博士,整個社會有好多人都將買樓或者上到樓定義一個年輕人是否成功,每家每戶都討論樓市、買樓(再下一代的年輕人都會繼續討論下去),彷彿似是籬笆和壓力,似乎令部分年輕人失去向上流的希望。又有話說人窮志短,其實好考驗人向上流的決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買樓和成功絕對不應該劃上等號。

      刪除
    2. 工作10年先儲到100萬, 真心說, 唔多...........

      刪除
  20. 首先多謝Starman 兄花時間心力回覆我。

    仔細再讀了幾遍Starman 兄的原文和回覆,我想我不同意的,大慨是Starman 兄在文中頗有怪責年輕人的意思。

    “只可惜大部份人只懂回頭看,不懂向前看,大部份人只看到上一代的人如何成功,然後發覺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在這一代無法複製,便大叫不公平,時不與我,上一代人成功的原因只是時勢做英雄,這都是消極的想法。"
    “當年青人抱怨時不與我,上一代的市場機遇較好的時候,請想一下,你的下一代將來也會說著同一番說話。“

    雖然Starman兄多次重申沒有否定或低估年輕人買樓的難處,但似乎跟很多留言一樣,反而將責任放到樓價高的受害者。打個比喻,一個中一的學生,你卻要他考中四的題目,然後卻怪責他:“為什麼不努力點?時代已經不同了,為什麼不好好善用現在互聯網學習的優勢,去解答那些難題目?“ 誠然當中有一些學生比較優秀,又或是比較有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應付;但那從來只會是少數,如果我們用這些少數作標準,然後假定所有中一學生都應可以答中四的問題,合理麼?

    香港的自由低稅環境對財富創造很有利,這點我不否認。對於Starman 兄不贊同北歐的社會資本主義模式,我也不感驚訝;我也不覺得適合香港。既然Starman 兄崇尚經濟上的自由,也應該認同個人選擇的自由。樓價之高,已經令很多年輕人加入追本逐利之途。
    愚以為一個社會,需要很多不同的齒輪:清潔工,巴士司機、老師、醫生、工程師、社工、警察、記者、設計師等等。這些人當中不少是Starman 兄文中的“大學學位持有人”。沒錯出生在香港這麼一個地方,學懂資本操作,才是最好的出路;但要所有人都這樣,相信Starman 兄也會同意是不切實際,社會也運作不了。(基本的理財當然我同意要認識,但是舉例說以上所提的職業,工作中的年輕人有幾多多餘資本可以運用呢?)Starman 兄說“不認為問題嚴重要變成一個社會問題“,正令我想跟林博士一樣,"為年青的說句公道話"。我認識的大學畢業朋友的而且確因為樓價高企、和家庭問題,要租住劏房;或延遲結婚、延遲生育、影響就業決定等等...當這些社會上的齒輪都受到影響時,整個社會都受害,我們都難以獨善其身。

    我的背景跟金融投資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可是自從環球資金泛濫,知道自己若不“善用複息的威力", 只會勞力白費。於是苦心孤詣,努力學習經濟金融知識;現在算是略有小成。 但我不忘有許多朋友,文理科出身,從來未有接觸這類知識,或如林博士所言:人工極少,工時又長。我同意買樓絕不是成功,也不是終極目標;但若果要我跟他們說,“ 唔好呻咁多,諗下有咩方法仲好“;雖可能是事實,但未免有點”何不食肉糜“之感。

    打了這麼長,starman兄請見諒。明白Starman 兄寫這篇文的重點,也是出於好意,想年青人,尤其是讀過大學的年輕人積極一點,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一直以來也毫不吝嗇地分享,十分欣賞。希望不要見怪!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仔細再讀了幾遍Starman 兄的原文和回覆,我想我不同意的,大慨是Starman 兄在文中頗有怪責年輕人的意思。

      深有同感。有時"恨鐵不成鋼"緃然係善意, 都會令人唔舒服。唔係想各打五十大板, 但真心覺得年青人要反省, 我地呢一輩, 上一輩更加要反省, 個社會係咪有病? 仲越來越病?

      (P.S. Cedric兄早D覆我就唔使打篇野獻醜了, 哈。)

      刪除
    2. 言重了!我也只是拋磚引玉
      大家互相交流,刺激一下思維,相信也是Starman兄所樂見。

      刪除
    3. Cedric和Lazy Guy:

      讀完以上兩位的回覆,有感大家讀我的文章時存在較大的誤解,這有可能是因為大家讀文章時抱有一種bias (something like 你「上了岸」說的話一定是說風涼話)先入為主的態度,因此才會未能完全理解我文章的重點。

      首先,“只可惜大部份人只懂回頭看,不懂向前看,大部份人只看到上一代的人如何成功,然後發覺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在這一代無法複製,便大叫不公平,時不與我,上一代人成功的原因只是時勢做英雄,這都是消極的想法。" 這句說話從沒有一絲責怪年輕人的意思,我亦沒有這個資格。我只是想道出,擁在上述想法的人(不一定是指現時的年青人)是一種消極的想法,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將焦點放在「兩代比較」從而引致的「兩代矛盾」之上。

      同樣地,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比較兩代人的數字,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比較上一代人和這一代人哪一代人較具優勢,大家爭論不休的去討論這個話題對社會而言是沒有任何好處,沒有任何意義,相反只會進一步加深兩代人之間的矛盾。

      這並不代表我不同意現存對年青人的社會問題和不利的因素。事實上,我也是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些問題,我也經常跟我身邊的人說現在的年青人難置業,也不同意上一代人完全莫視兩代人優勢的不同而怪責年青人。我寫這篇文章,從來沒有take side,也絕對不會認同上一代人說這一代人不長進,相反我也絕對不認同他們(任何一方)沒有考慮不同年代都有其挑戰和困難,這也是我文中都有強調的一點。

      我長篇大論花這麼多時間去寫這篇文的目的,並不是去爭論「上一代好還是這一代好」、「香港是否適合安居」等等這麼膚淺的話題 (我跟那些想以吸眼球為目的的媒體的目的不一樣),我目的不是討論”What are the problems”,而是”What to do”,我認為後者更值得我花時間去討論,從而希望能夠給年青人帶思維上一點的啟發,免大眾過份受媒體的喧染,終日埋首於兩代矛盾之中。

      另外,Cedric和Lazy Guy兩位讀者的誤解是,我並沒有「不贊同北歐的福利經濟模式」,我只是說比較之下香港的自由經濟模式可能更適合我,但這種模式對某些人而言絕對適合。然而,出生在哪個國家,我們並沒有選擇權,如果我出生在北歐的福利經濟模式下,我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也會不一樣,這是一種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應該怎樣自處的問題。

      Cedric: “打個比喻,一個中一的學生,你卻要他考中四的題目,然後卻怪責他:“為什麼不努力點?時代已經不同了,為什麼不好好善用現在互聯網學習的優勢,去解答那些難題目?“ 誠然當中有一些學生比較優秀,又或是比較有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應付;但那從來只會是少數,如果我們用這些少數作標準,然後假定所有中一學生都應可以答中四的問題,合理麼?”

      留意,我並沒有怪責大家沒有這樣做,也沒有也沒資格對年青人作出任何要求,我只是道出年青人最寶貴的資產是時間,要好好珍惜,不要只將焦點放在買不買到樓,如果你將焦點放在買不買到樓,不停討論這個問題能幫助你買到樓的話,那就go ahead,如果不行的話,可能是時候去想想what to do/what to think/what to plan。這就是我這篇文的重點,如果大家篇成是一種責怪,是說風涼話的話,我也不便多說了。大家有大家的選擇,人各有志。

      刪除
  21. \\以上推論忽略了當年大學畢業生與今天大學畢業生數量差別的因素。當年的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與現今大學生在市場上的稀缺性和競爭力不一樣。因此,單純以兩代持有學位的人士作出比較,僅考慮二十年物價的不同,但忽略大學生數量和地位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未免有所偏頗。

    1. 記得睇過D數目(抱歉, 一時未能找回), 精英大學生嘅收入並未下跌, 即 cream of the crop 係呢個社會依然係相對高收入。但當討論"大學生"時, 老一輩只會話"而家D大學生唔掂", 一竹桿打一船人, 而唔會去分咩普通大學生, 精英大學生, 更唔會諗"其實呢個後生仔放係廿年前最多係中五程度", 亦唔會因此用一個對只有"中學生資質"嘅人嘅態度去衡量佢。所以林生以"一竹桿"嘅方式去分析問題, 其實反而回應左老一輩"一竹桿"嘅態度

    \\每一代人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若只懂去複製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如買樓創富),應用在今天,難度高是理所當然,容易的話上一代人都比你早做了

    2. 認同每一代擁有的市場和時機優勢都不一樣, 但無可否認嘅係有D年代機會特別多, 上流相對易。係一個相對困難嘅環境下, 積極嘅心態當然有助於一個去發奮, 去努力。但努力從來唔保證成功發圍, 呢D點好多老一輩睇唔到, 因為佢地自己就係"努力"後成功嘅例子, 你唔得只係你"唔夠努力"。其實成功最重要係幸運(無論先天才智, 或後天家庭社會環境個人際遇), 努力只係令你更容易而矣。有時覺得唔舒服係因為有時老一輩論評後生時只係一味講努力, 忽略左其他更重更嘅因素, 亦不容人質疑。就算有D前輩係出於善意去鼓勵後生努力, 亦都要明白一個係相對多機會嘅年代"發到圍"嘅人, 用一種"我都係為你好"/"我袋錢人你袋"嘅態度鼓勵人有時只會令人反感。因為其鼓勵極其量只係一碗心靈雞湯, 對後生困局並無幫助。

    \\其實任何一個地方,不論是國家或城市,都有它的特性,都有它的遊戲規則,都有人認為適合或不適合。例如,不少人眼中看似夢寐以求的北歐福利政策,這並不適合我,要知道要支持福利政策的財政開支是要靠徵稅,這些國家稅率之高對我這類人士非常不利,我更喜歡住在香港,更自由,市場機制更公平。不同地方,不同市場都有它的遊戲規則,總會對某些人有利,某些不利,儘管如此,出生在哪裡並不是我們能夠選擇的,既然如此,我們要生存,就要適應這個市場。

    3. 香港係個"叻人"可以生活得開心嘅地方, 但問題一如大家所講, 我地只係個彈丸之地, 無其他二三線城市可以外流, 平庸D嘅人無辦法"適應"呢個城市咁可以點呢? 一個社會當相大部份人都唔係精英, 改變制度令更多人可以相對舒服地生活, 而非強調"適應"係咪都係一條路? 其實我並非贊成高稅高福利, 只係有個疑問: 如果香港係一個實行北歐福利政策嘅地方, starman兄會唔會嘗試要求改革制度, 以令自己更能發揮所長? 定係只會努力地適應遊戲規則?

    4. 其實呢個題目好大, 難得Starman 兄擺事實講道理, 社會係需要多D呢種討論。自己雖則冇買樓, 但好彩收入都OK有瓦遮頭。同輩有兒有女有車有樓大不乏人, 有時傾起都會講到"而家D後生唔掂丫, 點點點"。我一直有個疑問, 我地見到個細路冇禮貌, 會話佢"冇家教"; 但見後生唔上進, 反而會置身事外, 只係覺得個後生有問題。下? 咁奇怪嘅? 唔通香港新一代忽然都基因突變, 冚巴冷都忽然唔上進, 而且仲一代不如一代? 有唔大量唔上進嘅後生仔, 唔係反應左個社會有問題咩? 個社會我地呢一輩, 上一輩, 上上一輩冇份架咩? 日本近年出現大量宅男, 啃老族, 同社會長工欠奉, 散工充斥有冇關係? 定只係"而家D後生唔掂?"

    回覆刪除
    回覆
    1. //3. 香港係個"叻人"可以生活得開心嘅地方, 但問題一如大家所講, 我地只係個彈丸之地, 無其他二三線城市可以外流, 平庸D嘅人無辦法"適應"呢個城市咁可以點呢? 一個社會當相大部份人都唔係精英, 改變制度令更多人可以相對舒服地生活, 而非強調"適應"係咪都係一條路? 其實我並非贊成高稅高福利, 只係有個疑問: 如果香港係一個實行北歐福利政策嘅地方, starman兄會唔會嘗試要求改革制度, 以令自己更能發揮所長? 定係只會努力地適應遊戲規則?//


      究竟應該適應還是改變制度,我想這是一個永恆的問題。
      回顧歷史,既有汰弱留強,但更多的是制度的改革和優化(要不然現在的資本主義社會還可能有童工、黑奴、男女極度不平等等問題)

      我一直覺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像starman 兄這樣分享,也算是助人自助的一種。還望更多有能力的人可以或多或少地改變遊戲玩法,而不是只想著做遊戲的勝利者。

      刪除
    2. Cedric和Lazy Guy:

      讀完以上兩位的回覆,有感大家讀我的文章時存在較大的誤解,這有可能是因為大家讀文章時抱有一種bias (something like 你「上了岸」說的話一定是說風涼話)先入為主的態度,因此才會未能完全理解我文章的重點。

      首先,“只可惜大部份人只懂回頭看,不懂向前看,大部份人只看到上一代的人如何成功,然後發覺上一代的成功模式在這一代無法複製,便大叫不公平,時不與我,上一代人成功的原因只是時勢做英雄,這都是消極的想法。" 這句說話從沒有一絲責怪年輕人的意思,我亦沒有這個資格。我只是想道出,擁在上述想法的人(不一定是指現時的年青人)是一種消極的想法,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將焦點放在「兩代比較」從而引致的「兩代矛盾」之上。

      同樣地,我寫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比較兩代人的數字,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去比較上一代人和這一代人哪一代人較具優勢,大家爭論不休的去討論這個話題對社會而言是沒有任何好處,沒有任何意義,相反只會進一步加深兩代人之間的矛盾。

      這並不代表我不同意現存對年青人的社會問題和不利的因素。事實上,我也是曾經親身經歷過這些問題,我也經常跟我身邊的人說現在的年青人難置業,也不同意上一代人完全莫視兩代人優勢的不同而怪責年青人。我寫這篇文章,從來沒有take side,也絕對不會認同上一代人說這一代人不長進,相反我也絕對不認同他們(任何一方)沒有考慮不同年代都有其挑戰和困難,這也是我文中都有強調的一點。

      我長篇大論花這麼多時間去寫這篇文的目的,並不是去爭論「上一代好還是這一代好」、「香港是否適合安居」等等這麼膚淺的話題 (我跟那些想以吸眼球為目的的媒體的目的不一樣),我目的不是討論”What are the problems”,而是”What to do”,我認為後者更值得我花時間去討論,從而希望能夠給年青人帶思維上一點的啟發,免大眾過份受媒體的喧染,終日埋首於兩代矛盾之中。

      另外,Cedric和Lazy Guy兩位讀者的誤解是,我並沒有「不贊同北歐的福利經濟模式」,我只是說比較之下香港的自由經濟模式可能更適合我,但這種模式對某些人而言絕對適合。然而,出生在哪個國家,我們並沒有選擇權,如果我出生在北歐的福利經濟模式下,我做事的方式和態度也會不一樣,這是一種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應該怎樣自處的問題。

      Cedric: “打個比喻,一個中一的學生,你卻要他考中四的題目,然後卻怪責他:“為什麼不努力點?時代已經不同了,為什麼不好好善用現在互聯網學習的優勢,去解答那些難題目?“ 誠然當中有一些學生比較優秀,又或是比較有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應付;但那從來只會是少數,如果我們用這些少數作標準,然後假定所有中一學生都應可以答中四的問題,合理麼?”

      留意,我並沒有怪責大家沒有這樣做,也沒有也沒資格對年青人作出任何要求,我只是道出年青人最寶貴的資產是時間,要好好珍惜,不要只將焦點放在買不買到樓,如果你將焦點放在買不買到樓,不停討論這個問題能幫助你買到樓的話,那就go ahead,如果不行的話,可能是時候去想想what to do/what to think/what to plan。這就是我這篇文的重點,如果大家篇成是一種責怪,是說風涼話的話,我也不便多說了。大家有大家的選擇,人各有志。

      刪除
    3. 多謝 starman 兄回覆, 明白starman 兄行文時無指責之意, 然則自己閱文時確有不舒服之感, 但肯定不是因為starman 兄有風涼之語, 這可能是我有bias以致誤讀, 又或其他原因, 就不細表了。

      嘮叨多句有關"what to do/what to think/what to plan", 對於叻人黎講, 係應該多諗下, 但對於大部份中庸之資, 無論咩年紀, 其實, 係現今呢個環境, 有時真係幾無力下。

      自己耐冇打文, 講野一舊舊, 如有冒犯, 請多多包涵。

      刪除
    4. 如Starman兄肯講返D以前自己創業時既往事, 而唔係而家我點點點, 人地點點點, 人地就未必有呢種Bias, 不過版主想分享D咩係個人意願, 如有冒犯, 請多多包涵!

      刪除
    5. lazy guy: 我也同意這種無力感,如果我有能力,我也希望有一天可以改變現存的社會問題,大家一起努力﹗

      刪除
    6. 塘人,有讀開我blog/書的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對我的創業往事,以至各種生意的business model毫不吝嗇的分享。另外,我在文中並沒有提及「我點點點, 人地點點點」。如果塘人有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或論點,歡迎多作分享交流。

      刪除
    7. 星man兄創業成功, 講出黎似乎要/想人地都去創業, 不過成功與否就後果自負(唔係星man有講, 不過肯定唔會包單創業會成功), 對一班能力連有一頭所謂住家都無既"年輕人"黎講, 到底係佢地唔夠努力, 還是個香港社會太病而令到佢地無法不低頭呢?

      另外可能星man有腦, 由無家底都可以發展出如此厲害的Business Model, 還要最後能夠成功到, 不過由星man特意開篇文指出黎, 就是講緊同等或更差出生的人無腦, 走去抄上一代人的發達模式, 或許星man察覺唔出, 不過塘人就唔明應該面對過很多人事的星man何解會察覺唔出;

      塘人的意見或許在星man眼中無咩建設性, if you like it, take it, if not, leave it.

      刪除
    8. 塘人,我文中哪一句叫人去創業?我多次強調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條條大路通羅馬。我文中的重點已多次強調,而閣下所寫的和我的意思完全相反。是你的理解力有問題,還是我寫得太差了?閣下是有心或無意,我相信我的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刪除
    9. 星man, 塘人再寫多恐怕你都就快Block Q我, 既然係咁, 唯有好Q老實直接咁同你講;

      你同我根本唔同Level, 唔岩Channel, 但應該所謂"誤解"你的不止我一個, 你拉班讀者落水時唔好忘記我都有買你本電子書, 即係你口中讀者之一, 都好老實咁同你講只睇左一半咁大把, 因為睇唔明;

      財叔, Anthony Chung, King Sir個幾本我反而可以睇完再睇, 因為佢地寫D野了解我地呢D窮鬼;

      就當我只得中學學歷理解能力差, 不過你身為作者說唔服我就證明係你寫得差;

      你多次強調D咩野我未睇到, 然後你就發Q我脾氣, 你高過我班M次方倍, 我只係Small Potato一件, 無啦啦唔知你咩事咁好火, 定係你本來對我有Bias?

      刪除
    10. 我自問以事論事,回覆尚算有禮,發脾氣的似乎並不是我,請閣下小心用字。

      刪除
    11. 想幫starman 兄辯護一下;似乎是塘人兄在意氣用事。本來是大家高質素的討論,何必對人不對事

      刪除
    12. Thanks Cedric. 大家理性討論是一種良好、正面的交流,不論觀點的正與反,求同存異。然而,若有人在這裡意圖挑撥,或非理性地發表帶有攻擊性情緒的言論,本博客是絕對不鼓勵的,我也不會再討論下去。

      刪除
    13. 他說得也沒錯。。唔同level當然是對牛彈琴

      有些人愛看賭神秘笈等故事

      你跟他說賭博概率。理論值。。他說靠運氣

      無可能每個人能啟發

      刪除
  22. 絕對不認為Starman兄是說風涼話。
    既然Starman兄說沒有怪責年輕人的意思,我也不再多說。
    期待下一篇文章!

    回覆刪除
    回覆
    1. Cedric兄表達的意見相當好,我也會多作反思。我絕對希望多些聲音,聽到不同的意見,這樣的交流才有意思。

      刪除
    2. 我對Starman兄這篇文章好有同感。 傳統產業唔夠上一代玩, 咁咪在新科技鬥過, 年青一代在呢方面比上一代優勝好多。我有個廿零歲的同事在公司負責管理social media, 人工都比小明高, 現在都離開公司創業了。

      希望Starman 兄不要顧慮讀者點諗, 繼續將所想分享給大家。

      刪除
    3. Walkman兄所說的正正就是不同年代的優勢,至於哪一代的優勢更好,比較來沒有意思,向前看尋找機會來得更實際。這番說話雖然不動聽,但是我肺腑之言,一定要說。

      刪除
  23. Starman 好喜歡你說刀的理論,大家都是用同一把刀, 誰懂得用,誰就取勝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Link仔﹗ 這完全是我個人的感受,我較喜歡從這角度看事物,當然這種角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明白和接受。

      刪除
  24. 正好畢業十年, 覺得林一嗚博士的例子有代表性。回顧背景相近的同輩, 有已買樓的, 有認為一輩買唔起樓的。個人結論是,不管有没有意識, 不同的財務決定會引致非常巨大的財務結果, 如早結婚早買樓的和現在等結婚未買樓的。

    文章末段與其說是Starman的感受不如說是Starman的個人經歷。正在看柳井正的"成功は一日で捨て去れ"有近似的觀念...突然覺得, 現在教育最欠缺的如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的﹗社會現狀確實如此,香港這個「功能城市」的將來我個人對它並不抱有太大期望,畢竟現存的問題絕對沒可能一時三刻可以解決得了。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香港是一個自由創富的好地方,擁健全成熟法制、低利率、低稅率、外匯自由、金融體系健全等優勢,然而香港並不是一個良好生活條件的地方,因為連最基本的住屋問題都解決不了(至少在可見將來我認為政府並沒有能力解決),教育行精英制,只能培育出大量專業人士,結果只會是專業人士氾濫,供應多,年青人自然難向上流。香港吸全世界精入來,但就少有輸出去全世界,這樣下去本身的香港人確實難以生存。

      刪除
  25. 非常好的觀察,人生應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去行,甚至好好規劃執行,同樣我是七十後從來無諗自己應幾時買樓,甚至十幾年前人人怕冇工做時嘗試去實行理想創業,雖然不是有甚麼成就又到中年,但依然保持自己係年青人的好奇心及衝勁繼續跑。至於物業呢類問題,當一個人專心做好家庭事業後,呢d嘢會隨之而來,根本成日唸住買樓怕跟唔到個大趨勢的話,又或冇做好規劃過負責任嘅人生,到頭來只會埋怨,咁真係就算移民去台灣又好邊都好一樣會失敗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DW兄!閣下今天的成功非偶然,當中付出過的努力、面對過的挑戰相信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Anyway, 人的衝勁相當重要,大家都明白這是不容易的世代,對青年人而然前路是充滿挑戰,但千萬不要被「事實」令自己氣餒,嘗試多從「機會主義」方向想想,相信效果會比「負面主義」看事物好得多。

      刪除
  26. 憑哥寄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wMabLL19A

    回覆刪除
  27. 作為一個八十後,很認同將焦點放在買樓置業是錯的!
    在華人社會置業的思想很嚴重,
    有在德國的朋友指當地的樓根本沒人買~

    看到十年回報的假設,
    其實還可以令回報更可觀:
    1. 30%的儲蓄率可以提升 (假設50%) > 總儲蓄為 $1,881,453
    2. 5%的回報可以提升 (假設10%) > 總儲蓄再進一步為 $2,298,999

    http://www.roadofretirement.com/10%E5%B9%B4%E5%9B%9E%E5%A0%B1%E5%81%87%E8%A8%AD/

    這樣寫應該很多人會反對:要儲50%很難…投資回報10%很難…
    (成功從來都不容易,只是工作、投資已經一大堆學問)
    但即使沒有這些,10年有一百萬的資產,
    已經比現金的中年人、青年人好上幾倍!
    絕大部份的人根本是月光族,連自己的購買慾都控制不好,
    談投資、置業有點兒那個…

    香港的下一代有需要從思想上改革,
    Starman 正正為我們提供不一樣的角度!

    回覆刪除
    回覆
    1. Thanks Retirement Walker! 香港人的思想的確需要改革,長此下去,買了樓的人關注物業升值和收租,未買樓的人越來越恨買樓,以此為成功的象徵。買樓自住是需要的,但不是唯一需要做的事,年青人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刪除
  28. 同意文中所講,我是8字近90後的人,但完全沒有這代人所講的煩悶,並不是因為我擁有而是看法大家不同,我沒有樓,亦不追求
    好多人成日話D後生只係想安居樂業,佢地太幸福了,不知道安居樂業幾千年以黎都不是一件容易既件,只要打一場仗你地都玩完,這個世界從來無停過打仗,無論佢用唔用大炮去打都好,你地太表面了
    香港WWII之後才安居左幾十年,一百年都沒有,你地就咁大意,覺得乜野都係理所當然
    成日話外國好平,係呀,人地可能失業
    每個地方都有佢既優點同缺點,正如做人一樣不是完美,當你地仲係度同人地講點解我唔可以安居樂業!!!!係度大叫!!!我只要有屋住!!
    你地忘記左香港有咩優勢,香港你可以炒股票,你有眼光可以做生意,係香港你基本上好自由,你可以炒散唔交稅,你可以做三行唔交稅,你可以考政府工出糧..等等
    搵錢既機會大把,當你地係度大叫果陣,人地好努力咁搵
    你地有機會大叫,因為而家好多平台比你地發聲,當你地叫得多,以為有班人同你地一樣咁慘,你地就行錯左方向,久不久知你地就落後左,仍然係度大叫安居樂業
    係人都知每個人都有佢既困難,每個年代都有困難,你祖父母無飯食,你父母居住環境差,你呢? 邊一個睇死你既就離開佢
    買樓唔係一切,你可以買,但唔好拎黎講,租樓都是樓
    仲有香港人為樓死為樓亡,係大家一齊造成既因果,緊係要受返啦
    做人最緊要乜野?play the games 之前你要睇得好清楚

    回覆刪除
  29. 年青人絕望係因為住屋基本需求都解決不到,
    唔係因為炒唔到樓, 財務自由唔到

    你咁講真係同「何不食肉糜?」無分別

    回覆刪除
  30. 香港的楼市和媒体焦点,普通人很难逃避自己的永久居住问题.
    收入有限.青春有限.打工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市场波动.
    大部分比较现实的年轻人是很负责任的.他们希望早点买楼安居.
    结婚,子女教育,养老 ...等问题都跟买楼的计划有关.
    眼前的市场价格和政府回归后的表现令人确实是绝望.
    大部分打工的都不会去冒险创业或花时间在不能尽快改善生活的事情上.
    生活逼人啊!

    每个人的家庭和教育背景,工作和社交圈子已决定了生活取向.
    starman是属于小众,大部分香港打工仔逃不了悲观的宿命.

    回覆刪除
  31. "作為年青人的我們,需要做的應該是發掘今時今日的市場機會(並不是過去的機會),去了解現時市場的需要,填補市場的供求空缺,甚至去創造需求,當你能夠為社會創造新的價值,市場自然會給你回報。 ..."
    发掘机会,了解或创造需要,填补供求空缺 ...需要创业打拼多年.
    时间窗口不大.
    人到中年如果还不能成功,也没有太多退路.
    何时组织小家庭,养育子女,照顾老人家,自己退休也是重要课题.

    回覆刪除
  32. 當幾十年後發展紅利消退,而科技不幸沒有突破(能源/材料/AI等)
    社會回到累積期 (就似以前上千年的農耕社會),
    下一代又會說這一代有QQ, 有比特幣,買樓都可以等升.

    --Herman

    回覆刪除
  33. 睇左Starman 兄 幾篇文覺得師兄有能力有本事,理解力強又可睇穿好多道理,係聰明人。你文章好好,感謝你不停無私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