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市場規模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筆者最近應某機構邀請出席了一個創業講座作演講嘉賓,講座內容主要圍繞怎樣建立創業思維,發掘市場機遇,怎樣有效利用「融資」結不同產業 (即所謂的產融結合),及資本運作概念等。參與者除了主辨單位的會員及獲邀的數個創投基金經理外,也不乏剛出來工作數年的年輕人,更有部份是未畢業的大學生,這反映他們都已經有很好的人生規劃,並已積極為自己的人生路向作好準備,令筆者十分欣賞。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完結後有個簡單的茶會,席間筆者也把握機會與大家閒聊交流。交流群組中,有數個是在big 4任審計師,有些在投行任職Junior Analyst,有些在銀行工作,也有一位在基金公司工作,其餘未畢業的都是讀工商管理的,群組中約十位清一色是商界/金融界的朋友,奇怪為何沒有IT、Engine或其他學系或界別的參與者,是他們不會主動參與這類型活動的原因嗎?正當筆者認為他們都是商界或金融圈中人的時候,筆者發現他們對經濟金融的知識相對比較(較筆者的預期)局限,思維步伐也較緩慢,普遍停留於傳統理論及操作,投資的問題也僅限於股票、買樓、基金......。相比起筆者上月在深圳前海參加經濟論壇所見的內地年輕人,他們來自不同界別,但宏觀經濟視野很闊,滿腦子都是想著市場有何商機,如何利用科技配合未來的需求,甚至製造目前不存在的需求,帶動市場走向新的方向。
其實筆者也明白,香港本身的市場跟內地跟本沒法比,因此談機會,內地遠遠比香港多。就以影視業為例,內地市場是香港市場的數十倍,這樣大的市場需求能夠支撐多大的投資、多大的商機?而香港,單靠香港政府的2億元電影基金又能夠做到什麼?有巨大的市場潛力,自然會有充足的資本投資,產業才會發長空間。有潛力的產業才會有人材,人才會去努力想辦法去開拓市場,甚至創造新的需求、新的產業。內地的影視業不是單單發展傳統的影視業,早兩年已研究怎樣利用VR技術,配合360度全景拍攝設計多種場景及情節,一部戲可能有八個結局,讓觀眾自己主宰。這樣的制作時間及投本投入比傳統的要高上數倍以上。試問這樣大的資本投入,沒有如內地般大的市場,有誰願意冒這個風險投資?這是為何中國博納影業以27億美元私有化在美國申請退市,都要回歸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市場保守估計其PE超過50x 以上,這都反映了內地市場的規模及潛力。
以香港目前的情況,必須轉型,要面對現實,不能再留守在傳統的產業上,傳統產業只會被地產霸權、XX霸權等等所支配。懂得計數的投資者會知道,與其買一間鋪自己經營,不如出租予租戶經營,不用付出勞力,租金收入比經營者還要多,還可視乎生意的好壞定時加租,而經營者是被動的,成本6成以上是租金成本,靠勞力賺到的都落業主袋了,經營者要冒風險,而業主則無須承擔經營風險,偏偏業主賺得比經營者更多,這不是霸權是什麼?名義上,經營者是做生意,實際上是替業主打工。除非經營方是大集團或有很好的品牌,有良好的口卑,那才有資格在市場長線經營生存。因此,香港人普遍選擇靠知識,打份好工,累積財富後做業主,這樣才夠穩陣。長遠下去,大部份人的目標都是買樓收租、財務自由,香港所有「成功人士」都是收租佬,香港十年後會變成怎樣?
Starman Facebook Fanpage: https://www.facebook.com/Starmancapital
連坊間財演、主流和非主流的投資理財平台都在洗腦式灌輸這種收租佬觀念才是問題的所在,當所有人都根深柢固地認為這是唯一一條出路,自然無心去找商機,也懶得去想創意。
回覆刪除這是市場驅使,市場需求些什麼,市場就會有供應。其實這也反映香港人本身就喜歡買樓收租,筆者認識不少香港人(本身是富有的精明專業投資者)明知買樓yield低,都要繼續儲樓,原因除了長期必升值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夠威」,同人講渣住4-50層樓確係幾威。而這種心態又源於香港地少人多......
刪除Starman 兄所言甚是!
刪除同人講渣住4-50層樓的確好威, 這是虛榮, 現實上虛榮是需要付出代價。不過另一角度睇, 財富到了某一境界(每人不同), 已是數字遊戲。若該投資者已不在乎再賺多少, 他選擇用回報來換取虛榮, 也是可以理解。
用回報換虛榮, 就表示投資已變成了消費, 不能再用yield去理解。
個人愚見, 見笑了。
是的。這正正就是虛榮,是消費的一種。其實筆者個人也很理解,正如之前筆者想搬大點,按市場情況,該類住宅yield低,租比買更好計數,但筆者就是想買,原因不是虛榮,只是想大裝修又想block牆改間隔,這也是消費,也不能凡事從yield的角度去衡量。
刪除其實筆者是想講,為何有人會以持有4-50層樓為榮?這情況尤以香港為甚,這種心態源於香港地少人多,加上傳媒的喧染所造成。
如果是自用, 當然無辦法, 除非業主肯簽長租約同俾你裝修。
刪除以持有4-50層樓為榮...主要是「有土斯有財」的傳統思想驅使而成吧。
我也頗留意別人對於持有不同資產的反應。 不幸地, 一個價值千萬的債券組合, 或一門每年穩定要賺到200萬的生意, 在言談間好像還比不上擁有一層幾百萬的自住樓(有6成按揭)。 這很愚蠢, 但港人的確如此。
「一個價值千萬的債券組合, 或一門每年穩定要賺到200萬的生意, 在言談間好像還比不上擁有一層幾百萬的自住樓(有6成按揭)。 」
刪除R兄說得到肉,香港正正就是如此。
我今日系文章中睇到華為(深圳總部公司),任正非佢講深圳土地貴問題,正正指出國內要發展工業升級,但土地成本太貴,一連串帶動人工、人工在當地生活成本,任先生所說跟香港目前狀況是一樣,是不利發展好多行業,因為土地成本太貴了。
回覆刪除華為任正非絕對是傳奇人物。深圳目前的土地成本實在高,但情況比香港還好,因為往北面仲有路行。而且有不少以前香港北上的廠佬持有深圳工業地要賣出,出現不少「工改工」的市場機會。
刪除謝謝Starman兄的深度分析!同意本港的機遇已被局限。我以前在北京讀大學時,發覺内地的年輕人英語交流雖較為遜色,但他們的宏觀思維及夢想魄力,是很多香港年青人都比不上的。
回覆刪除買樓收租本身並無問題,但弊端是太多發達城市的人,都以此為一生的目標。這種狹隘的價值觀,只會拖跨經濟產業的發展。
香港人明明就嬴在起跑線,站在國際金融中心,世界人材匯聚的地方,理應有極高的國際視野。Cherry 說得很對,買樓收租本身並無問題,問題是太重視能否買樓,以此為最大目標,視野樓所阻。很多矛盾其實都是由「買樓」產生出來,難道「買樓」真的沒有其他替代品,非買不可?
刪除主要是創業的付出與收穫根本不成正比, 而且失敗的話需要很久才能追回來. 那年輕人自然會選擇感覺穩妥的方向吧. 自然抹殺很多創業神話
回覆刪除創業不一定是好,打工也不一定是差。每個人都應該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但在決定走哪條路前,即使在職打工的時候,都應該先打開個mind,放眼世界,增強自己的宏觀思維,目標才能放遠。要跳出comfort zone,談何容易。
刪除香港現時要成功創業的機會可能比以前困難,太多大集團,租金人工太貴。...我都是打工仔一名...
回覆刪除其實現在的機會未必比以前少,但方法一定不是傳統的那種,因為世界將會變得很快,複製以往成功例子已不能再成功。
刪除真的不知道有這類型講座(我從事telecom). 如果唔主動留意, 我諗有很多機會真的會溜走.
回覆刪除始終人是會跟隨 / 複製成功的方法, 在香港靠地產致富一日未破產, 香港人都唔會搵其他方法.
其實有很多這類型座談會,筆者有時間也會參與。筆者認為參加這些座談會/講座或茶會也是好的,可以聽聽別人的經驗,同時又可增加自己的人際網絡。
刪除好文章。
回覆刪除繼續探索香港的出路。
謝謝﹗香港出路有很多,選擇很多,只要大家不要只看到一條路。
刪除大圍環境問題, 大家都看到創業成本太高, 自然選擇比較穩健一路, 人之常情.
回覆刪除再者, 正如你所說, 香港市場太細. 所以, 在香港要創業成功, 眼光要比較遠. 香港人的眼光是不夠宏觀, (我長期住在海外, 現在在中東, 次次番香港都有呢個感覺)
香港市場可以說是細,也可說是無限。其實內地人很羨慕香港,背靠著中國大陸市場,面對全世界。筆者相信,人的視野去到哪裡,成功就能去到哪裡。
刪除心態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決定命運。HR
刪除同意。可以的話,下次請留個名,方便交流。
刪除說香港人眼光不夠宏觀太俾面了, 說白點就是極度狹窄(我承認自己也是)。
回覆刪除R兄大謙虛了,你已經比一般人行快很多。
刪除所以小弟一直認同Starman兄所說的財務自由只是一個狀態,其後可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回覆刪除謝謝富足兄!人生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努力!
刪除幸運地讀到你的blog,得到不少啟發。可惜資產有限,未能上PB。請問有沒有証券行推介?想試試直債投資。另citi 好像也提供直債融資,和pb 提供的有什麼不同呢?謝謝賜教。電郵 mwchan18@gmail.com
回覆刪除謝謝starman 兄分享。 買樓收租比起創業始終比較易,亦不用辭職去做,如香港好似德國咁限制樓價升值和租金管制,那便會變得更多人去創業。
回覆刪除